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6篇
  免费   2525篇
  国内免费   2852篇
耳鼻咽喉   247篇
儿科学   308篇
妇产科学   488篇
基础医学   2377篇
口腔科学   296篇
临床医学   5163篇
内科学   5366篇
皮肤病学   239篇
神经病学   715篇
特种医学   10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2130篇
综合类   10630篇
预防医学   1336篇
眼科学   1630篇
药学   4010篇
  66篇
中国医学   2632篇
肿瘤学   2772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788篇
  2021年   1037篇
  2020年   899篇
  2019年   1082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975篇
  2016年   1099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1636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416篇
  2011年   2810篇
  2010年   2710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2964篇
  2007年   2644篇
  2006年   2504篇
  2005年   2405篇
  2004年   2032篇
  2003年   1489篇
  2002年   1209篇
  2001年   953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1.
112.
用100、45、15g力的血管夹,夹闭大白鼠股动静脉20、60和120min,24h后观察其通畅情况,并经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股动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结果显示:前两种压力的血管夹在对股动脉只产生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对伴行股静脉可造成内皮细胞脱落,微小血栓形成等病理损伤。随夹闭血管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血小板沉积和微血栓增多。血管夹对静脉的损伤和对其通畅率的影响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与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23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7例、轻度子痫前期3例、重度子痫前期9例、子痫4例)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20例足月妊娠血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后胎盘组织中sFlt1的表达强度。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组sFlt1mRNA1.45±1.47,与对照组1.04±0.6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组(2.9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Flt1是维持正常妊娠所必需的因子。它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在子痫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骨折早期缺氧反应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72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闭合折骨标准的骨折模型,术后采用髓内针固定.随机分成活血化瘀汤组(麻醉苏醒灌服活血化瘀汤,n=36)和生理盐水组(麻醉苏醒灌服等量生理盐水,n=36),分别于灌胃后1、2、3、5、7、14 d处死大鼠,取包括骨折端在内骨折上下各0.5 cm的骨质.应用TR-PCR技术,动态观察HIF-1α mRNA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在骨折后2 d,骨折端HIF-1α mRNA表达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汤组用药后1 d及2 d,骨折端HIF-1α 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性降低(P<0.01);用药后3、5、7、14 d VEGF的表达活血化瘀汤组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性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对应组织则不能检测到两者的表达.结论:左胫骨中段闭合骨折引起HIF-1α mRNA及VEGF基因转录和表达发生改变.活血化瘀汤能调控HIF-1α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9例及青年志愿者20例,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采用充气加压法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超声测值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随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多、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即可出现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内径扩张值降低早于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出现,内径扩张值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扩张值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性高,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细胞株HP75 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IL-1α和IL-6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经各种因素处理后,取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①HP75细胞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②较大剂量的IL-1α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③所用各种剂量的IL-6对VEGF的分泌均无显著影响;④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基础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VEGF的表达与IL-1α和IL-6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观察激素替代治疗 (HRT)对绝经妇女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 -1)水平的影响 ,探讨雌激素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 对 32例绝经妇女应用HRT前及应用HRT 3个月、6个月和 1年时 ,血浆中NO和ET -1的水平分别应用酶一步法和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进行检测。结果 绝经后妇女应用HRT 3个月后 ,血浆NO含量 [(2 77 46± 5 4 96)nmol/L]较应用前 [(196 0 3± 48 41)nmol/L]有显著性的上升 (P <0 0 0 1) ,随后开始下降 ,应用HRT 6个月时NO含量为 (2 12 0 6± 5 6 73)nmol/L ,到 1年时 ,血浆NO含量为 (2 2 1 2 9± 41 2 7)nmol/L ,虽然明显低于应用HRT 3个月后NO的水平 (P <0 0 5 ) ,仍高于应用HRT前NO含量 ,但差异已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反 ,绝经妇女应用HRT 3个月后 ,血浆ET -1水平 [(35 72± 6 5 9)pg/ml]极显著下降 ,此后在应用HRT 6个月和 1年时分别维持在 (36 0 3± 9 17)pg/ml和 (36 78± 8 0 8)pg/ml的水平 ,与应用HRT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绝经后妇女应用HRT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功能 ,即以升高血浆NO含量和降低ET -1水平来发挥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异丙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流动力学及其对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血管紧张素 (Ang )的影响 ,为临床高血压病人的麻醉结合其不同降压药物的使用、合理应用二异丙酚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 2~ 1 4周雄性自发性 SHR2 4只随机分为 3组 (各 8只 ) :SA组 (生理盐水 ) ,SB组 (低剂量二异丙酚 )和 SC组 (高剂量二异丙酚 ) ;同龄雄性 WKY大鼠 2 4只随机分为 3组 (各 8只 ) :WA组 (生理盐水 ) ,WB组 (低剂量二异丙酚 )和 WC组 (高剂量二异丙酚 )。WA及 SA组 ,生理盐水 1 .2 m L/ kg1 5 s静注后持续注入生理盐水 1 2 m L· kg- 1 · h- 1 ;WB及 SB组静注二异丙酚 5 m g/ kg诱导麻醉后静脉持续注入二异丙酚 30 m g· kg- 1 · h- 1 30 m in;WC及 SC组静注二异丙酚 5 mg/ kg诱导麻醉后静脉持续注入二异丙酚 6 0 mg· kg- 1· h- 1 30 min维持 ,总容量均相同。记录未注药时、注药后 2 ,1 0 ,2 0 ,30 m in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呼吸频率 ,测定血浆 ET、CGRP、Ang 的含量。 结果  (1 )随着二异丙酚注入时间延长及剂量增加 ,SHR及 WKY大鼠均出现 MAP降低和 HR减慢 ;SHR出现改变的时间较 WKY早 ,下降幅度比 WKY大 ;二异丙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血压减  相似文献   
119.
犬肝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支架置入的成功率、贴壁性、支架内狭窄率及支架内皮化等诸方面探讨犬肝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毕格犬8只,全麻下采用介入技术在其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内置入球囊扩张式可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膜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行DSA复查,观察支架置入过程及其造影表现、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架均输送到位并顺利置入8只犬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支架释放后贴壁性能良好,所隔绝的动脉分支未显影;以管腔丢失>50%为明显狭窄标准,2周复查时有2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12周复查时有3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3/8)。病理显示2只犬为血栓形成、1只犬为内膜增生所致;5只犬支架出现完全内皮化(标本3个不同取材部位均完全内皮化),3只犬支架内皮化不完全(标本3个取材部位至少有1处未内皮化);支架两端较中央部更易形成内皮化;支架置入前后,所有犬肝功能均未出现显著改变。结论球囊扩张式覆膜膜支架能够顺利置入犬肝动脉,并且具有良好的贴壁性,能形成完整的内皮化,不会对肝功能带来影响。覆膜支架的犬肝内动脉置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肺小动脉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先心病合并PH患者53例(MPAP>20 mmHg),其中有明显紫绀6例(MPAP>90 mmHg).入院后静脉滴注PGE1 10~15ng/kg*min,每天用药12小时,连续15天.分别于用药0、5、10和15天晨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含量.做肺组织活检,按Heath和Edwards分类进行病理分级,观察肺小动脉的病理改变. 结果病理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 (紫绀者)6例.应用PGE1前,肺小动脉病理分级Ⅲ级时血清VEGF达到峰值,Ⅳ级、特别是≥Ⅴ级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应用PGE1后,Ⅰ级血清VEGF与用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级者血清VEGF明显降低(P<0.01),Ⅳ级者有轻度的降低(P<0.05),而≥Ⅴ级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PGE1可降低血清VEGF含量, 其降低幅度与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术前判断肺小动脉病理分级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