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7篇
  免费   1405篇
  国内免费   175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648篇
口腔科学   2328篇
临床医学   6586篇
内科学   903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20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8642篇
综合类   9740篇
预防医学   2118篇
眼科学   528篇
药学   3523篇
  65篇
中国医学   5390篇
肿瘤学   239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713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917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860篇
  2015年   1174篇
  2014年   1972篇
  2013年   2146篇
  2012年   2622篇
  2011年   3036篇
  2010年   2755篇
  2009年   2712篇
  2008年   3088篇
  2007年   2779篇
  2006年   2532篇
  2005年   2619篇
  2004年   1794篇
  2003年   1426篇
  2002年   1132篇
  2001年   1059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733篇
  1998年   587篇
  1997年   552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416篇
  1994年   367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抗炎镇痛及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热砭石温熨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UCL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2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取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更低(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病人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3/41)(P<0.05)。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明显下调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3.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4.
冯方  刘英  彭毅  张晗 《西部医学》2020,32(6):845-848
目的 探讨膝骨美节炎(KOA)患者美节滑液中IL 17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KOA 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5。例膝骨美节炎患者作 为实验组,同时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膝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膝关 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的功能及采用Kellgren Lawrence (KL)分级系统评价膝关节X线严重程度,通过 ELISA试验检测两组膝关节滑液中IL17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OA患者关节滑液中IL 17水平与膝关节 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X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关节滑液中IL17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IL 17水平在滕美节炎KL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 05)。IL 17的水平与膝关节VAS评分呈正相关 (P=0. 914,P<0.01),IL 17的水平与KSS呈负相关(P=—0. 847,P<0. 01), IL 17的水平与KL分级无相关性(r = 0.050,P= 0.545)。结论 IL 17可反应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疾病的X线严重程度。 IL 17可作为一个生化指标反应膝关节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临床通过减少关节滑液中IL 17,可能会减轻膝骨关 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49-325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晚期骨关节炎患者30例,根据其所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6.68%,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治疗优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正>关节软骨退变常发生在关节创伤或关节老化时,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是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骨性关节炎~[1-3]。骨性关节炎可导致患者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防治关节软骨退变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研究常集中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骨折、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等组织工程治疗方案,但因关节软骨退变机制复杂,其治疗效果尚存争议~[4-5]。此外,组织工程技术费用较高,风险较大也使得大量患者望而却步。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17例闭合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个月。除1例由于再次外伤导致固定失效予以翻修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6个月采用Rockwood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稳定性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的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复杂的髋关节病变,如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外伤或感染后所致的髋关节畸形,融合髋,伴有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等,手术难度极大,手术失败率较高~([1])。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髋关节置换手术实现个体化、精准化带来了希望~([2])。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可直接由计算机图形数据制作任何形状的零件。因此,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9.
颞骨巨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太阳穴处刺痛半年入院。体检:右颞部、颞下窝肿胀,有压痛,皮温不高,张口受限Ⅱ°,双侧颞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异常,心、肺、腹(-),血常规及生化正常。影像表现:X线片见右侧颞骨圆形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边缘清,无硬化。CT示右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死骨、硬化带及骨膜反应,破坏区内见软组织肿块向内伸至颞窝,边界不清,CT值42HU,增强后明显强化,CT值76HU,诊断右颞占位性病变(图1)。MRI示右颞部类圆形稍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2.5cm×2.0cm,边缘模糊不清,并向周围组织侵犯,病灶向前外侵犯咬肌…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15岁。于2006年1月24日18:00时被刀刺伤左胸部,急诊送入我院。急查胸部X射线片示:心包填塞、胸腔大量积血、血气胸。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无法测出、各种反射微弱。抢救同时分组进行,一组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二组紧急剖胸探查止血;三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到70/30mmHg、脉搏138次/分。开胸后见心包内血液及血凝块约300ml,胸腔积血约2600ml,并有活动性出血。左心室前侧壁有1.5cm裂口与心室相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断裂,左肺下叶有2cm裂口。经清除心包及胸腔积血,在扩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心脏修补、断裂血管缝扎止血、肺叶修补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历时3小时,经积极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8小时后患者清醒,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抗凝、加强肠外营养及综合支持疗法,未发生心肌梗死后遗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