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1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786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074篇
预防医学   87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177篇
  9篇
中国医学   392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明确感染基本情况。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将CRKP医院感染和定植患者作为病例组,共59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和定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共79例。调查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基本情况:2020年1-12月共86例患者不同部位检出105株CRKP,其中社区感染31株(26例),社区定植1株,医院感染51株(46例),医院定植22株(21例)。CRKP医院感染率为0.11例/千住院日,医院定植率为0.35‰。单因素分析:年龄≥65岁、男性、呼吸衰竭、急诊入院、急诊滞留≥48 h、入院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入院前存在感染、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人工气道、留置尿管、住院时长、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使用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7 d)、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可使发生CRKP医院感染/定植风险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入院前存在感染、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发生CRKP医院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KP医院感染及定植的防控需关注高发部位、急诊患者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采用倾向指数匹配(PSM)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经济负担进行评价,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病例组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组(CRKP),对照组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组(CSKP),采用倾向指数匹配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不包括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两协变量匹配后,与CSKP患者相比,CRKP患者住ICU天数、抗菌药物费、化验费及护理费均明显增加(P<0.05)。CRKP患者住ICU天数延长1.0 d、抗菌药物费增加18 378.7元、化验费增加2 687.0元、护理费增加1 498.5元。包括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两协变量匹配后,与CSKP患者相比,CRKP患者总医疗费增加45 325.0元(1.54倍),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抗菌药物费增加20 097.0元、化验费增加3 801.0元、检查费增加3 758.0元。CRKP患者抗菌药物费为53 296.0元,占总费用41%。结论 CRKP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在抗菌药物的费用上,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CRKP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原因,分析多部门协作(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及优势,提出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对宁夏某三级医院2018年5-7月份11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MDT联合干预前后采集环境表面(心电监护仪控制面板、病历夹、床扶手、床尾活动桌、听诊器、回风口过滤网)、医务人员工作服及医务人员手等样本,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直接入住或术后转科至ICU病房;均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存在气管插管(7例)或气管切开(4例)侵入性操作史。痰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干预前共采样145份,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工作服等分离病原菌38株,阳性检出率26.21%; MDT综合措施干预之后共采样153份,分离病原菌3株,阳性检出率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4,P<0.001)。结论 及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成立MDT协作模式真正起到合力作用,弥补了以往医院感染管理科单个部门力量较弱的不足,MDT综合措施实施迅速有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效力。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 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CRAB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17日—4月12日我院ICU收治的9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监测ICU环境卫生学情况。结果?我院ICU A4、A6、B3及C2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5、C1床患者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2、B2加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病房的空气滤网、床栏、呼吸机按钮和护士手等部位分离出50株CRAB,其中23份样本检出与患者有相同耐药谱的CRAB。ERIC-PCR结果显示,9例临床分离菌株与25例环境菌株为克隆株。手术、气管插管和前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工作人员感控管理不到位以及空气、环境和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消毒措施不严格可能是此次CRAB感染传播的原因,为了减少此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加强对ICU患者与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环境及物体表面的彻底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广东省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耐药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2019年收集的58株CRAB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分子特征、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 58株C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表现敏感。共检测到26种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均同时携带blaOXA-23blaOXA-66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27.5%菌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元件ISAba1-OXA-23,由Tn2006携带并整合在AbaR4型耐药岛上;其中11株同时检测到由Tn2008VAR携带的耐药基因元件OXA-23-ISAba33。所有菌株均为ST2型。同源性分析显示58株CRAB菌群具有2个聚类(C1、C2群)和4个亚组(g1、2、3、4),与全球CRAB流行株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广东地区CRAB均为泛耐药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CRAB的主要耐药机制,且存在ISAba1插入情况。ST2为本地区主要流行克隆,与全球流行的CRAB多重耐药克隆遗传关系密切,应加强CRAB耐药监测,防止多重耐药广泛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中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2017—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中收集的CRK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其他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29株CRKP,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E、替加环素、磷霉素氨丁三醇、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80.62%、79.07%、51.16%、51.16%,其余药物敏感率均低于46%。PCR及测序结果显示,11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blaKPC-2基因(77.52%)和blaNDM基因(8.53%),3株(2.33%)同时携带blaKPCblaNDM基因。blaTEM基因检出率为51.94%(67/129),均为blaTEM-1;blaSHV基因检出率为64.34%(83/129),主要为blaSHV-12基因(27.91%,36/129);blaCTX-M基因检出率为53.49%(69/129),分别为blaCTX-M-9(43.41%)和blaCTX-M-15(10.08%),其中4株(3.10%)同时含blaCTX-M-9blaCTX-M-15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中,80.36%(90/112)同时携带ESBLs基因,32.14%(36/112)同时携带2种或以上ESBLs基因。结论 中国临床分离的CRKP耐药情况严重,而且同时含多种耐药基因,其中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KPC-2基因,最常见的ESBLs基因是blaSHV-12基因和blaCTX-M-9基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2017年对住院患者入院后48 h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GNB主动筛查(咽拭子和肛拭子),2018年1月开始对主动筛查及临床送检CR-GNB阳性患者开展集中安置措施,比较CR-GNB主动筛查率和定植率、集中安置率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2018年重点部门咽拭子和肛试子CR-GNB主动筛查率较2017年增加(P<0.05)。新生儿室集中安置率最高(97.8%),其次为NICU(88.9%),PICU集中安置率最低(47.7%)。2018年重点部门CR-GNB定植率在住院3、7 d后呈下降趋势(P<0.05)。2018年CR-GNB医院感染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室和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P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CR-GNB主动筛查定植菌和CR-GNB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44.0% VS 51.7%)。结论 CR-GNB主动筛查结合患者集中安置干预措施能够降低CR-GNB定植率,并有效降低CR-GNB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和控制,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5月-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ICU的6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6例;其中5例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为同一人;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KP检出率为3.13%(2/64),分别从呼吸机和保洁人员手检出;患者检出的6株CRKP菌株和环境检出的2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ICU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并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