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不同氟化物对人工羟基磷灰石摄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氟化物制剂(Co-F)及其组成成分中的氟化锌对牙齿无机质的影响。方法:将羟基磷灰石浸入各种氟化物溶液中,经过1、10d作用后,测定羟基磷灰石摄取氟量。应用与Co-F溶液相同氟浓度的氟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浸入氟化锌溶液的羟基磷灰石摄取氟量最高。X线衍射分析有磷酸锌及氟化钙生成。浸入对照组氟化钠溶液的羟基磷灰石摄取氟量明显低于浸入Co-F溶液的羟基磷灰石摄取氟量。浸入Co-F溶液的羟基磷灰石1d及10d期间摄取氟量与浸入氟化锌溶液的羟基磷灰石摄取氟量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羟基磷灰石摄取氟方面,复合氟化物制剂中氟化锌组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 DL lactide—nano—hydroxyapatite,PDLLA—nano HA)复合板(简称复合板)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在兔两侧下颁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 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术后第2、3周,各有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形成瘘道;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 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比纯PDLI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43.
核素闪烁扫描对羟基磷灰石植入物血管化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荆海燕  吴惠群 《眼科》1998,7(4):238-241
了解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物血管化过程。方法应用核素闪烁扫描对17只兔眼实验性眶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后和22例羟基磷灰石植入眼窝成形术患者植入物内血 入状况进行检查。所得感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比值。应用负指数饱和增长模型公式统计。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时采用"手风琴"技术对延长骨段骨质矿化的影响.方法:自2017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采用Ilizarov 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22 例,在骨搬移结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60(42.6±13.3)岁;骨缺损...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比较倍骼生(bioglass)与羟基磷灰石(HA)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上人工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2组,纵行劈开其一侧下颌骨下缘形成牙槽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倍骼生和HA,术后4,8,12周时取术区标本行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得出骨修复的速度和质量结果。结果:Bioglass与HA均可修复牙槽骨缺损,bioglass组诱导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HA组,结论:Bioglass是一种比HA更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二氧化锆(ZrO2)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HAP)生物陶瓷材料体外对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纯ZrO2材料为对照,测量两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体外将新生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直接于两种材料上培养;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TGF—β的mRNA水平;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与两种材料的体外复合情况;用复合材料的浸提液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计算相对增殖率(relative proliferationrate,RGR)及毒性分级。结果梯度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明显高于对照材料(P〈0.01);梯度复合材料组成骨细胞不同时间点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2~4d,两组细胞IL-6和TGF-β的分泌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在TGF—β mRNA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4d后,梯度复合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骨化明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阴性对照组与材料组的毒性级分别为0级和Ⅰ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rO2梯度复合HAP生物材料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7.
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ORP和TORP两种类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对50例(50耳)残留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乳突炎病人进行听骨键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HA的PORP在听骨槌镫间搭桥21耳;镫骨上加高(改良Ⅱ型鼓室成形术)18耳;HA的TORP应用于足板以上听骨链全缺病人的听骨链重建术11耳。术后病人随访0.5~5年,结果语言频率范围平均听力较术前提高10dBHL者5耳(10.0%);15~20dBHL者22耳(44.0%),25~30dBHL以上者17耳(34.0%),听力提高总有效率为88.0%。所有病人均未表现对HA排斥现象,6耳失败者主要表现为人工鼓膜极度内陷,HA蘑菇头外突,并有前倾,但未脱出。本文就HA临床应用中取不同术式的效果及失败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和快速成型技术 (RP) 的大块组织工程骨支架结构设计、制造方法, 观察人成骨细胞与支架的相容性及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应用CAD软件设计生成支架负型CAD模型, 快速成型技术制备树脂模具, 在模具中填充β- 磷酸三钙 (β- TCP), 高温烧结后制成支架。将人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 扫描电镜 (SEM)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支架负型CAD模型为内部呈轮辐形网架结构的圆柱体, 制得树脂模具及支架与设计模型一致。SEM观察: 细胞增殖分化良好, 大量细胞生长入管状孔道内。结论: 该方法实现大块组织工程骨支架结构的精确设计和可控制造, 制得支架与人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内部结构利于细胞长入支架深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大段骨与骨膜缺损3年后的远期效果。方法 中国青山羊3只,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与骨膜缺损模型,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CHAP/BMSCs),术后3年采用普通x线片、组织学观察以及血管铸型等方法对其进行远期观察检测,与健侧正常骨对照,观察其成骨及血管化效果。结果 X线片骨吸光度测定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灌注后大体解剖观察示组织工程骨血管来源于周围软组织、髓腔血管及两端正常皮质骨;灌注后未脱钙骨磨片显示组织工程骨内微血管沿哈佛管和伏克曼管分布交织成网状,横切面磨片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与正常骨血管相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后的组织切片HE、硫堇染色示组织工程骨具有与正常骨一致的显微结构。结论 CHAP/BMSCs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能力,其远期显微结构和血管化效果与正常骨生理无异。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用选择性激光烧结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技术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 Nano-HA)/聚乙内酯(Poly-ε-caprolactone, PCL)人工骨支架并探索其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方法 配置不同成分比例(0 wt%、5 wt%、10 wt%、15 wt%)的Nano-HA/PCL混合材料粉末,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出纯PCL(0 wt%)与Nano-HA/PCL(5 wt%、10 wt%、15 wt%)人工骨支架。测定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将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至上述两种支架中,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并通过ALP表达测定、茜素红法钙结节染色比较其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材料表征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Nano-HA/PCL人工骨支架有更好的细胞粘附,且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培养第1d两组组的ALP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AL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ano-HA比例越高,ALP的表达也越强(p<0.05);实验组茜素红染色的阳性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且Nano-HA含量越高,其钙结节数量明显增多,染色的阳性强度也随之增加。 结论 本研究通过SLS技术所构建出的Nano-HA/PCL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理想的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有望成为一种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型骨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