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3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ICC技术应用的护理实践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使护理实践和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通过PICC技术的应用,引入输液护理实践标准,组建PICC专科护士队伍及护理门诊并结合现代护理管理手段,建立PICC技术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60例置管全部1次穿刺成功,无1例非计划内拔管,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从PICC实施中探索护理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最为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护理,从而推动了我院护理实践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2.
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尚可的患者,均采用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对血僻进行评价后穿刺置管。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手臂的屈伸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另外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只能采用盲穿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PICC在传染病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的优势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106例传染病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在传染病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PICC留置时间为1~137 d,静脉炎发生率8.5%,局部渗血65.1%,经护理干预后继续留置。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确保了危重患者静脉治疗和抢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4.
PICC护士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培养PICC护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成立PICC专家组,选拔具有护师职称人员,进行PICC理论和实践培训,再通过培训考核、日常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形式评价培训效果,使她们达到既定的培训目标,具备PICC专业护士的资质,承担相应的职责。结果目前已培养出30名PICC护士,分布在临床各病区,全院开展的PICC例数从1%上升至6.1%。结论培养PICC护士可以大大消除由高危药物不合理输入途径等带来的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陈玉秋  黄利虹 《现代护理》2007,13(33):3189-3190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建立的正确方法,分析放置PICC导管后并发症防治及处理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BARD)生产的PICC导管,管长60cm,管腔容积1ml。常规采用贵要静脉置入。结果本组160例穿刺成功率为97.5%,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得到很好的解决。结论该技术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病情特殊患者简化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达到置管目的,解决输液问题.方法 观察30例老年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 PICC穿刺包,在传统穿刺法上略改进,从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 30例老年患者插管均成功,无送管不畅或失败现象.结论 PICC改进法对老年危重患者、卧位有特殊要求,不宜平卧、精神异常、痴呆或不配合患者穿刺较合适.  相似文献   
77.
PDCA循环在PICC置管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琳 《家庭护士》2007,5(4):83-85
[目的]观察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在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在PICC病人中存在的健康认知问题,并提出相应健康教育对策和措施,并按计划实施,然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目前在PICC病人中尚存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原因与医院和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健康教育手段简单粗糙有关.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具体健康教育实施手段和规范,确定评估指标等措施,实施结果显示病人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上升至90%,满意度上升至95%,达到了预定目标,从而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预防了PICC的并发症.[结论]PDCA循环是可以应用于PICC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PICC-电子镇痛泵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使肿瘤晚期患者应用镇痛泵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经PICC连接电子镇痛泵,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结果24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针对不同程度的便秘、恶心等副作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论经PICC使用电子镇痛泵,治疗肿瘤晚期疼痛,方法简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总置管日数为9 207 d,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共检出5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新生儿CRBSI的发生,尤其是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置管日数≥20 d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