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23篇
  免费   6426篇
  国内免费   3679篇
耳鼻咽喉   994篇
儿科学   2280篇
妇产科学   936篇
基础医学   11000篇
口腔科学   807篇
临床医学   12031篇
内科学   23317篇
皮肤病学   557篇
神经病学   6684篇
特种医学   30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698篇
综合类   1854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572篇
眼科学   589篇
药学   9180篇
  71篇
中国医学   3272篇
肿瘤学   432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851篇
  2022年   1829篇
  2021年   2648篇
  2020年   3278篇
  2019年   2373篇
  2018年   2486篇
  2017年   2522篇
  2016年   2943篇
  2015年   3313篇
  2014年   6152篇
  2013年   6048篇
  2012年   5940篇
  2011年   6556篇
  2010年   5564篇
  2009年   5480篇
  2008年   5797篇
  2007年   6000篇
  2006年   5858篇
  2005年   5117篇
  2004年   4180篇
  2003年   3681篇
  2002年   3060篇
  2001年   2736篇
  2000年   2408篇
  1999年   1953篇
  1998年   1493篇
  1997年   1362篇
  1996年   919篇
  1995年   858篇
  1994年   701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402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266篇
  1987年   240篇
  1986年   190篇
  1985年   217篇
  1984年   158篇
  1983年   95篇
  1982年   112篇
  1981年   82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71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42篇
  1973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00名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Cag-A抗体,并对脑梗死患者检测CagA-HP-IgG阳性及阴性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相关因素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agA-HP-IgG阳性率为62%,而对照组为3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CagA-HP-IgG阳性100%存在颈动脉斑块;而CagA-HP-IgG阴性者仅55%存在颈动脉斑块,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gA-HP-IgG阳性的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CagA-HP-IgG阴性者(P<0.05)。结论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四环素调控系统中的质粒pRevTet-On转染病毒包装细胞 PT67,经筛选培养后获得病毒载体RevTet-On,采用RT-PCR进行鉴定,并应用NIH31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将RevTet-On感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用有限稀释法挑选阳性细胞单克隆后扩大培养,每个克隆瞬时转染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pRevTRE-Lue,加入强力霉素48h后分别检测其萤光素酶活性值,挑选出强力霉素诱导表达高、背景表达低的细胞株并检测其诱导表达的时效、量效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逆转录病毒包装成功,病毒最高滴度为7.4×105CFU/ml。RevTet-On转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后挑选出48个单克隆,瞬时转染pRevTER-Luc后筛选出1株高表达低背景细胞株, 其诱导表达值为876.1 RLU,背景表达值为42.5 RLU,诱导倍数为20.6。该细胞株在加入诱导因子强力霉素1 h后目的基因即开始表达,在24 h时达到高峰,在强力霉素浓度100-2 000 ng/ml的范围内, 其诱导表达活性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含四环素调控系统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诱导活性可靠,可用于调控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超过80岁的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58例高龄(均≥80岁)急性脑梗塞患者,大多数行头颅MRI平扫加弥散加权成像(DWl),少数行CT检查。依影像学结果按梗塞病灶的大小分为两组:大面积梗塞(直径>1.5cm)及小面积梗塞(直径≤1.5cm,主要为腔隙性梗塞)组。回顾比较两组间发病特点;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冠心病、房颤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时间、30天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临床指标。结果:大面积梗塞组占16例(27.6%),小面积梗塞组占42例(72.4%)。首发症状中大面积梗塞组以意识障碍(87.5%vs23.8%;P=0.018)、严重偏瘫(93.8%vs28.6%;P=0.012)、头痛(43.8%vs14.3%;P=0.026)、言语障碍等症状为主,小面积梗塞以以肢体无力、行走不稳(64.3%vs6.3%;P=0.001)、头昏、眩晕(52.4%vs25.0%;P=0.028)、言语不清、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大面积梗塞组房颤高发(43,8%vs14.3%;P=0.030),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88.1%vs56.3%;P=0.041)、糖尿病(54.8%vs18.8%;P=0.021)高发。在大面积梗塞组急性期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较多(75.0%vs40,5%;P=0.035),两组均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大面积梗塞组的并发症较多,平均住院日为小面积梗塞组的近二倍,死亡率较后者明显增高(25.0%vs4.8%;P=0.03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以较小面积的腔隙性脑梗塞多见。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较高。大面积梗塞组房颤的发生较高,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需要更积极的综合诊治管理。常规尽早行头颅MRI加DWI有助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肝癌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HepG2;用RT-PCR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浓度;4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及Hoechst染色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Annexin-V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细胞L02中的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MDA-7/IL-24蛋白的表达; MDA-7/IL-24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MDA-7/IL-24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能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无阻滞作用和毒性作用。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促使细胞增殖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选择性地杀伤肝癌细胞HepG2,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无任何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塞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择老年人急性脑梗塞患者120例,随机按发病后24~48小时、72~96小时、120~144小时初始给予丹参注射液,分成早治、中治、晚治3组,均给药4周,每日1次,其余常规治疗相同.结果4周和8周后观察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早治组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但梗塞面积扩大或继发出血3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最有效且安全的时间窗是梗塞后24~48小时内.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8.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