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6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519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027篇
口腔科学   866篇
临床医学   1479篇
内科学   842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2026篇
综合类   147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784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711篇
  5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1016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经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后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植入 15只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 2 .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12周抽取静脉血和作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5 、CD3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结果 术后第 1、2、3、6、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5 、CD3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猕猴MSC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其术后 12周内免疫反应水平低 ,可用以修复猕猴节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62.
组织工程支架在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可降解支架移植在犬脊髓急性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侧半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细胞支架组在损伤后1周时将填充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只植入支架,对照组不作移植。8周后观察支架的组织反应、降解情况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支架部分降解,管腔内未见瘢痕侵入。神经干细胞向支架邻近部位广泛迁移、扩散,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表型。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磷酯蛋白(MBP)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支架组脊髓损伤区邻近部位的继发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携带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在犬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组织反应.能够抵御瘢痕侵入:其携带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整合入邻近脊髓组织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细胞(adipose-derived cells,ADCs)在体外构建特定形态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以第3代细胞接种PLGA生物支架,在成软骨培养基中体外诱导4周,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构建组织的成软骨能力.结果 大体观察见诱导组能维持圆柱形态.非诱导组失去原有形态,单纯支架组完全塌陷.组织学上诱导组局部检测到软骨陷窝包埋于嗜碱性基质中,Massens's染色和Safranin'O染色示胶原、蛋白多糖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Ⅱ型胶原轻度阳性;非诱导组呈典型的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组织学特殊染色均呈阴性.结论 脂肪来源细胞虽为多种细胞混合群体,但作为构建特定形态软骨的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于兔股骨滑车关节面制作直径4.5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处随机行自体微粒骨膜-纤维蛋白混凝物、单纯纤维蛋白"浇铸"移植.分别于术后3 h、4 d及1、2、4、8、12、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Masson及藏红花(safranin-0)染色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制备简便.微粒骨膜被均匀种植于纤维蛋白三维支架中,可随意"浇铸"充填骨软骨缺损,移植物不易脱落,手术1次完成.术后微粒骨膜在缺损空间内全方位迅速增殖、分化、分泌基质完成缺损骨软骨修复.新生软骨具有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的厚度、细胞形态及排列、基质胶原及蛋白多糖染色,且与周边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术后4、8、12及24周,两组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能简单高效地构建工程化组织复合体,随意浇铸充填软骨缺损,完成较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性修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左旋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PLLA/CPPf)与同种异体的脱钙骨基质(DBM)对BMSCs黏附作用的差异,为构建组织工程骨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支架材料的孔径;通过测吸水率比较其亲水性。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BMSCs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周后,在体外分别与PLLA/CPPf和同种异体的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于构建后10h计算细胞黏附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种支架材料对BMSCs黏附作用的差异。构建后每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构建后第10天再行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DBM的孔径明显较PLLA/CPPf的大,孔隙率高,体外构建后10hDBM组的细胞黏附率为(91.3±8.2)%,PLLA/CPPf组为(82.2±7.7)%,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M组于术后第3天网孔间出现细胞外基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变得稠密,而PLLA/CPPf的细胞外基质鲜见;第10天的扫描电镜也证实DBM组的细胞在支架材料上数量多,且细胞外的基质分泌较多。结论DBM较PLLA/CPPf更适于BMSCs的黏附生长,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7.
表皮干细胞的快速高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递高效分离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皮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成人手术切除之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快速分离表皮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可在3小时内快速分离到表皮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皮细胞群体中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细胞即表皮干细胞约占18%,但是其体外短期扩增仍较困难.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分离到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这为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abricate an artificial bile du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treatment for biliary diseases. Eighteen hybrid pigs were implanted with a bile duct organoid unit (BDOU) made of a bioabsorbable polymer. Twelve of the transplanted BDOUs had been seed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s (BMCs) in advance. Six animals, the controls, were grafted with the scaffold alone with no BMCs seeded. The common bile duct was cut, the hepatic cut end of the native common bile duct was anastomosed to the BDOU and the other end was anastomosed to the duodenum. The controls underwent a similar operation. The neo-bile duct was removed at pre-determined time points and investigated histologically. All 18 recipient pigs survived until their sacrifice at 6 weeks, 10 weeks or 6 month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incomplete epithelialization of the neo-bile duct at 6 weeks and 10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t 6 months, the organoid exhibited a morphology almost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native common bile duct.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ontrols and BMC-seeded pig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bile duct thus fabricated can serve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native bile duct.  相似文献   
69.
体外构建子宫内膜是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在体外构建结构、形态与功能上与体内子宫内膜相似的三维模拟体。种子细胞分离培养、生物支架材料的合理选择及体外构建方法的优化是体外构建子宫内膜的重要因素。构建的子宫内膜在病理研究、三维培养体系、胚胎发育学及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只有更进一步模拟自然子宫的结构,优化构建技术路线和培养条件,才可以再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化子宫。  相似文献   
70.
孟浩  罗卓荆  冯林杰  王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933-934,I0003
[目的]研制出一种可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方法]以I型胶原蛋白和明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胶原蛋白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内部结构的排列规律及走行,测量其孔径大小、孔隙率等指标。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中共培养5 d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生长情况。[结果]构建的材料均为圆柱状,内部为孔径均匀且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成功种植在支架材料上,在材料内部生长良好。[结论]构建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构形和生物相容性,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