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4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536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87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1356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837篇
内科学   1283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831篇
外科学   5781篇
综合类   2173篇
预防医学   6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71篇
  6篇
中国医学   786篇
肿瘤学   33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941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733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24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排斥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肾移植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的结构及体积、肾皮质厚度、肾动脉内径、血流灌注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随访最长者达4年,45例移植肾功能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者,其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晰,肾内结构清楚,皮、髓质界限分明,血流丰富。1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明显肿大,肾实质血流信号稀少,叶间动脉呈断续闪烁状,弓形动脉几乎无血流信号。10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肾皮质与肾髓质界限不清,肾内血管分枝稀疏,血管树不连续,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往往不显示,为低速高阻血流。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肾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明显增高,舒张期峰值流速减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的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独特的优点,无创、便捷,其所测得的移植肾形态学数据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排斥反应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的常规峪测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CSA)的效果。方法择期肾移植术患者24例,ASAⅢ级,随机分为3组(n=8),DCEA组:L1-2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5ml,初始剂量10—20ml(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EA组:L1-2间隙硬膜外穿刺,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调节体位和硬膜外给药量(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A组: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根据阻滞平面给药2—4mg,次。3组目标阻滞平面k,记录入手术室后(基础值)和首剂量局麻药注入后1、5、10、15minSP、DP、MAP、HR。于麻醉前(T1)、移植肾植入髂窝后即刻(T2)、手术结束(T3)测血糖;记录开始注入局麻药至出现满意阻滞平面的时间、肌松程度、肾脏植入髂窝后患者不适感和局麻药总量。结果与CSEA组比较,阻滞平面达T6时间DCEA组延长(P〈0.05),局麻药总量DCEA组增多,CSA组减少(P〈0.05)。3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应及肌松程度CSA组优于DCEA组和CSEA组。结论与硬膜外阻滞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相比,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产生较好的镇痛、肌松效果,且局麻药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24.
一种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时取大鼠双侧肾脏分别移植的可行性,其目的是节省实验费用、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以近交系Brown-Norway大鼠为供者,同时取其双肾作为供肾,原位灌洗;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切除其左肾,移植供肾1只。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为支撑行供肾静脉与受者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受者术中预置右侧肾脏血管体外结扎线,术后3d结扎。结果 每只供鼠手术耗时约40min,热缺血时间约10S,冷缺血时间约20min。40次实验均获成功,移植肾功能正常,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存活时间均超过7d。结论 同时取双侧肾脏分别移植给2个受者是可行的,可降低实验成本;要获得相同数量的供肾,同时取双肾的耗时较仅取单侧肾脏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5.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自1998~2003年肾移植患者1293例,术后发生尿路上皮恶性肿瘤21例(1.6%)。男4例,女17例。17例原发病为慢性问质性肾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距肾移植6~62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膀胱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膀胱癌8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1例。10例上尿路肿瘤发生部位与移植肾同侧,4例发生于移植肾对侧。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肉服血尿和反复泌尿系感染为主。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结果 2例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于发现肿瘤5、8个月死亡。余19例现已随访2~5年。13例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为膀胱或对侧原。肾、输尿管。所有患者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2例因切除移植肾恢复透析,17例肾功能正常。结论 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肾移植患者和女性肾移植患者易发生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移植肾同侧上尿路较对侧好发肿瘤;对移植肾对侧为首发的上尿路发生肿瘤者可预防性行双侧上尿路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国产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进行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初步证明奥美定是安全的软组织填充剂。方法将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注射奥美定配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配制液,空白组不行任何注射。分别于注射后的第1、3、6、11、12个月做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同时将兔的内脏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注射奥美定后1~6个月兔内脏的组织学观察有轻度改变,6个月后逐渐转为“正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P>0.01),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初步认为奥美定是安全的软组织填充剂,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来源的干细胞(BMSC)能否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 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细胞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缺血再灌注组骨髓移植组骨髓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受体鼠的骨髓重建经血液常规检查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认,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绿色荧光标记的BMSC在受体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 结果 全身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未造成小鼠肾脏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明显改变骨髓移植后第56、8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有少量GFP阳性细胞的存在[(78.75±5.99)%、(79.58±4.6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位于肾小管,并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 结论 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干细胞均可以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更新,并且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条件下,骨髓干细胞的肾向转化率与肾脏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8.
Reluctance to use kidneys from older donors (>50 years of age) is based on reports of inferior results. We reviewed our experience with 45 kidneys transplanted from older donors. Primary nonfunction, immediate graft function, and 1-, 2- and 3-year 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with kidneys transplanted from donors aged between 20 and 40 years. Renal function at 1 year (as measured by serum creatinine) was poorer in kidneys from older donors. No beneficial effect with respect to graft survival was noted with cyclosporin therap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on; however, the numbers are small. We conclude that kidneys from older donors are a valuable source fo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9.
国人胚胎肾脏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Ⅰ.肾小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Summary The quantity of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comprising the matrix of 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 (COM) renal stones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distance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tone. The average organic concentration of stones 3 to 30 mm in diameter ranged from 5.7% at the surface to 2.7% at the core. This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uggests matrix involvement in a “growth front” on stone surfaces with migr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from the “older” interior. The matrix distribution was not readily correlated with density variations or with the presence of hydroxyapatite or calcium oxalate dihydrate. Surface matrix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than amounts predicted by physical adsorp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organic-rich surface layer and also suggested that increase in stone size occurs predominantly by crystal growth with microcrystal aggregates as growth cen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