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131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28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228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影响成人疫苗接种率的有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河池市2个城镇,对5~60岁登记在册居民按有对照的组群随机抽样原则进行伤寒Vi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较接种者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与接种率的关系。结果 应接种对象118071人,实际接种92476人,接种率为78.32%,其中伤寒Vi疫苗76.87%;流脑疫苗79.69%。城市接种率为77.29%,农村接种率为80.58%;5~9岁接种率最高,为89.65%;20~29岁组最低,仅为69.07%;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07%和82.11%;高收入住户人群接种率最高达到90%左右;18~60岁人群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析以“小学毕业”人群接种率最高,为78.34%;按居住单元分析,学生的人群接种率最高,达92.01%,私营业主和退休人群接种率最低,分别为69.71%和68.82%;居住未满1年者的人群接种率最低.为62.5%.居住1~2年者接种率最高,为84.47%。结论 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年限以及城乡差别对接种率并无直接影响;流动性大、老年人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为了解农村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和抗 - HBs阳转率 ,以便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2 0 0 2年 12月对安庆市农村≤ 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的 930人中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74 .30 %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36 .4 5 %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 2 9.4 6 % ,首针及时接种率以 0岁组最高 (χ2 =2 3.2 3,P<0 .0 1) ;检出阳性者 15人 ,携带率为 1.6 1% ;调查合格接种乙肝疫苗儿童 6 31人 ,抗 - HBs阳性 4 93人 ,抗 - HBs阳转率为 78.13%。平原地区的首针及时率为 38.4 0 % ,高于山区 (χ2 =4 .5 6 ,P<0 .0 5 )。住院和在家分娩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4 8.74 %、14 .6 3%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0 7.6 7,P<0 .0 1)。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 ,提高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3.
DNA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琛  杨晓光 《卫生研究》2006,35(1):110-114
DNA免疫可诱导机体全面的免疫应答,且与传统的蛋白免疫相比具有制作简单、经济安全、易于贮存运输等优点。自发现以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第三代疫苗,并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作者主要综述DNA免疫作用机理,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抗体制备、婴儿免疫、粘膜免疫及表达文库免疫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增强DNA免疫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4.
上海市虹口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与被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与被动监测情况,为AEFI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分析虹口区2005年1-9月主动与被动监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主动监测的发热、硬结、红肿反应发生率为731.53/10万、414.53/10万、170.69/10万显著高于被动监测73.78/10万、8.20/10万、16.40/10万,主动监测的过敏性皮疹反应率105.67/10万,显著高于被动监测6.56/10万。门诊自身前后比较,4-9月主动监测的发热、硬结、红肿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3月28.06/10万、56.12/10万、28.06/10万;1-3月被动监测异常反应为0,4-9月主动监测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13.79/10万。结论:主动监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于完善国家对异常反应的经济补偿政策:正确评估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并提出预防和处理建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洞头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方法]于2004年11月调查全县374名流动儿童。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合格接种判定。[结果]显示流动儿童“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58.85%,低于常住儿童的97.57%(P〈0.01)。[结论]流动儿童大多集中在县城及靠近县城的乡镇,提示城市计划免疫工作应重视流动儿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流动人群聚集地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曹县麻疹监测现状 ,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 ,实现麻疹控制规划。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捕捉法 ,监测麻疹与风疹疑似病人血清IGM抗体 ,并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专报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疫情报告的敏感性方面 ,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疑似病均高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数 ,麻疹专报系统数据提示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4~ 5月份为发病高峰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5岁以下儿童。结论 应加强麻疹专报系统管理 ,抓好麻疹疑似病例标本采集工作的落实 ,以高质量的麻疹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控制麻疹发生。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