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1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4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6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湖北16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指标。结果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91%,耕牛感染率为12.06%,活螺平均密度为0.67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1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7%。结论2006年监测点的人群感染率和螺情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耕牛感染状况依然严重,是湖北省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2.
Knowledge about the normal structure and pathology of interstitial capillary is limited. Splitting and multilayering of the basal membrane (BM), as a marker of chronic rejection, has been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transplant glomerulopath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interstitial capillary basal membrane in normal (15 biopsies) and in transplanted kidneys (27 biopsies from 21 patients), expressing transplant glomerulopathy (8 biopsies from 6 patients), 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rejection (9 biopsies from 6 patients), and recurrent or de novo glomerulonephritis (10 biopsies from 8 patients). All biopsies were fixed in 1%OsO 4, embedded in Epon, and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Measurements of the interstitial capillary BM were made. The BM of interstitial capillary of intact kidney was a homogenous continuous structure, 88 nm in width on average. Thickening with diffuse multilayering of BM was most intensive in patients with transplant glomerulopathy, and much less intensiv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rejection and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de novo glomerulonephritis.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the first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rphology of the normal basal lamina of interstitial capillary and support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nterstitial capillary changes in chronic rejection.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度市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现状。方法按照《平度市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原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和疑似病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尿氟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诊断,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结果全市共建改水降氟工程344处,均运转基本正常。已改水病村482个,占69.96%;未改水病村207个,占30.04%。共检测了672个病村的1140份水样,水氟≤1.0mg/L的村占33.33%,水氟〉1.0mg/L的村占66.67%;在482个改水村中,水氟≤1.0mg/L的村占42.53%,水氟〉1.0mg/L的村占57.47%;水氟最高为19.0mg/L。调查了937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61.69%,氟斑牙指数为1.34。对617名30岁以上成人进行了临床和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检出率为27-88%。8-12岁儿童的尿氟均值为1.53mg/L(0.43-5.84mg/L);30岁以上成人的尿氟几何均值为2.25mg/L(0.06-16.40mg/L)。结论平度市现在仍有448个村的23万余人遭受高氟的危害,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4.
河北省20年改水降氟工作进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河北省20余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改水降氟工作进展,评价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方法对全省2001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年报表、改水井水氟动态监测、省级氟中毒监测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到2001年底,累计改水5 604处,总改水率为63.04%.在各类氟中毒病区中,重病区村的改水率最高,达到82.37%;中病区村的改水率次之,为71.04%;轻病区村的改水率最低,为54.76%.平均改水合格率为63.73%,大部分市的改水井水氟合格率较高,有5个市的水氟合格率在83.26%~98.75%,有3个市的水氟合格率在70.90%~79.59%.省级氟中毒监测点病情监测发现,除1个市外,其余各市的监测点8~12岁学生氟斑牙的患病率均达到非病区的标准(<30%).累计受益人口679.93万,占病区总人口的73.04%.结论河北省的改水降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6.
地方性砷中毒膜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细胞膜作为观察标志,从膜毒理学角度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理。砷中毒病人血砷0.11±0.055μg/ml,红细胞膜砷0.101±0.05μg/mg膜蛋白,胞浆砷0.0012±0.0007μg/mgHb;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膜破损,异形红细胞,细胞表面毛刺样改变;胞膜的损伤,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细胞膜ATPase活性下降,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和微循环变化,且甲皱微循环的变  相似文献   
27.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的现状,探讨致病因素,为改灶降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农村居民使用燃料类型,分类抽样,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并测定食物、饮水、煤的含氟量。结果 不同燃料类型的乡镇居民都查出地氟病,以煤为惟一燃料的乡镇人群患病率高。历史地氟病病区仍是病区,新发现病区乡镇5个。用煤火薰的茶叶、辣椒、腊肉、干蔬菜含氟高。结论 煤氟高加上居民不合理的建房结构和炉灶设置,厨房无排气装置及围灶取暖、烟薰食品等综合作用导致地氟病。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贵州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贵州外环境缺碘、饮水氟含量低,有较大面积的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烧柴区,后者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燃煤区。这种分布与燃料结构和燃烧方式有关。在烧柴区,木柴中碘和氟含量甚低,外环境缺碘和低氟状态没有改变,形成了碘缺乏病区,在燃煤区,煤燃烧释放的碘和氟改善了第一环境的碘不足,避免了碘缺乏病流行,同时环境中过量氟导致地方性氟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江山市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江山市查灭螺、查病和环境改造资料,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评估综合治理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江山市累计开展血吸虫病查病61 220人·次,血检总阳性率为0.56%(343/61 220),粪检均为阴性;耕牛查病4 231头,其中血检阳性12头,阳性率0.28%(12/4 231),粪检均为阴性;查出螺点422个,有螺面积46.915 hm2,解剖钉螺31 686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反复灭螺面积达3 625.492 hm2,进行环境改造11处,改造有螺面积17.880 hm2,改造历史钉螺孳生环境204.380 hm2。结论 江山市实施以环境改造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仍然存在钉螺输入和血吸虫病再流行风险,需继续加强螺情和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 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 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