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23篇
  免费   8551篇
  国内免费   2145篇
耳鼻咽喉   857篇
儿科学   2295篇
妇产科学   1479篇
基础医学   4979篇
口腔科学   4630篇
临床医学   10252篇
内科学   12899篇
皮肤病学   1974篇
神经病学   6174篇
特种医学   2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016篇
综合类   18375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9618篇
眼科学   1664篇
药学   18200篇
  165篇
中国医学   9396篇
肿瘤学   7843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1648篇
  2022年   2601篇
  2021年   4367篇
  2020年   4461篇
  2019年   3586篇
  2018年   3431篇
  2017年   3689篇
  2016年   4028篇
  2015年   3919篇
  2014年   7993篇
  2013年   10470篇
  2012年   7816篇
  2011年   8407篇
  2010年   6797篇
  2009年   6007篇
  2008年   5484篇
  2007年   5574篇
  2006年   4926篇
  2005年   4140篇
  2004年   3419篇
  2003年   2939篇
  2002年   2390篇
  2001年   1994篇
  2000年   1711篇
  1999年   1443篇
  1998年   1107篇
  1997年   1025篇
  1996年   840篇
  1995年   762篇
  1994年   726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512篇
  1991年   428篇
  1990年   340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324篇
  1987年   308篇
  1986年   290篇
  1985年   347篇
  1984年   313篇
  1983年   196篇
  1982年   241篇
  1981年   186篇
  1980年   182篇
  1979年   158篇
  1978年   118篇
  1977年   106篇
  1976年   105篇
  1975年   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就诊的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实验室指标检测的63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血清TBiL水平分为重度(TBiL水平>342μmol/L)8例,中度(257~342μmol/L)21例,轻度(TBiL水平<257μmol/L)3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AST、CKMB、LDH、BUN、TBiL。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组、对照组的AST、CKMB、LDH、BUN、TBiL水平。对比治疗前后24 h轻度、中度、重度患儿AST、CKMB、LDH、BUN、TBiL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儿预后情况,即统计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AST、CKMB、LDH、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轻度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CK-MB、LDH、TBiL联合检测可用于评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对 2 3例成人牙周病继发牙颌畸形的患者 ,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 ,应用Edgewise固定矫治器矫治或活动 -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 .矫治前后效果明显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良好 ,牙周状况明显改善 ,不但改善了功能和美观 ,还保留了患牙牙齿 .通过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了成人牙周病继发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时机、牙周维护、矫治特点等 ,进一步说明了正畸治疗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报告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室缺直接缝合3例,单纯补片修补19例,单向活瓣补片修补4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2例,双瓣置换l例,二尖瓣成成形l例,三尖瓣成形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呼吸道感染和片周漏各l例,心动过速4例.术后随访24例(92.3%),随访时间1月~92月,晚期死亡l例,死因为片周漏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虽较为复杂,手术效果令人满意.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注意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室间隔缺损684例外科治疗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6 8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及疗效。方法 :自 198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VSD病人 6 84例 ,其中男性 36 3例 ,女性 32 1例 ,年龄 1 5岁~ 5 0岁 (平均年龄 10 4岁 ) ,其中施行补片 2 46例 ,直接缝合 438例 ;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施术 85例。结果 :手术后死亡 6例 ,占 0 88% ;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9例 ,术后残余分流7例 ,疗效满意。结论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VSD缺损的不同位置及大小 ,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及缝合修补的方法 ;心脏不停跳下VSD修补手术 ,与心脏停跳下VSD修补手术相比 ,不仅降低和防止术后低心排、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而且避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 ;为了降低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死亡率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上肢手术喙突下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喙突下臂丛麻醉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3种方案给药,方案①20例1%利多卡因30ml;方案②24例1%利多卡因20ml+0.25%布比卡因10ml;方案③20例1%利多卡因10ml+0.25%布比卡因20ml。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结果,优良率皆达100%,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方案②及③皆长于方案①;持续时间方案②及③皆较方案①明显延长,各为其2.8倍及5倍,3组皆无不良反应。结论:3种方案皆安全有效。方案①麻醉起效快、短;方案②及③起效稍慢但持久。为临床不同时间手术选择不同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硬肿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出凝血功能改变 ,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观察组 10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5项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不同病情之间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 ,3P试验 ,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试管法凝血时间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 5项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存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凝血功能改变 ,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 ,越易合并DIC、肺出血 ,病死率也越高 ,硬肿症早期血液多呈现高凝状态 ,DIC的晚期多呈现低凝状态。早期肝素治疗 ,不仅可改变血液的出凝血状态 (高凝状态 ) ,而且是防治DIC ,肺出血 ,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治疗硬肿症加强综合支持疗法 ,尤其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酸中毒切不可忽视 ,否则肝素在酸性环境中灭活失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的疗效。方法:对618例海洛因中毒患,用纳洛酮抢救,首次剂量给纳洛酮针剂0.4-0.8mg静注,然后以0.4mg每5min1次,直到患清醒后再给0.8-1.2mg维持静滴。结果:618例中死亡9例,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纳洛酮是抢救海洛因中毒的理想特效药。  相似文献   
999.
为评价止血药对咯血的疗效,将192例咯血患者分为4组:止血药组(73例),垂体后叶素组(77例),645-2组(24例),未用止血药组(18例),按其用药不同进行治疗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92.21%、91.67%、88.89%,经统计学处理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咯血病例的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单纯止血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术后放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85 - 0 1~1995 - 12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170例 ,分为单纯手术组 (单术组 ) 94例 ,手术加放疗组 (术放组 ) 76例 ,单术组Ⅰ、Ⅱ期病例略多。单术组术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 ;术放组术后 2~ 4周进行放疗 ,6MV -X线常规分割外放疗DT5 0GY~ 60GY。分别统计 2组间 5年总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为了排除 2组间病期早晚对顾后的影响 ,还单独分析了Ⅲ期病例 2组间各分析指标的差别 ,统计采用X2 检验。结果 单术组和术放组的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31 9% (30 / 94 ) ,31 6% (2 4 / 76) ,(P >0 0 5 )。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2 5 5 % (2 4 / 94 ) ,2 8 9% (2 6/ 76) ,(P >0 0 5 )。 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31 9% (30 / 94 ) ,2 3 7% (18/ 76) ,(P>0 0 5 )。远转率分别为 4 8 9% (4 6/ 94 ) ,4 4 7% (34 / 76) (P >0 0 5 )。单纯分析Ⅲ期病例 ,单术组和术放组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2 5 % (14 / 5 6) ,38 7% (2 4 / 62 ) (P >0 0 5 )。 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39 3% (2 2 / 5 6) ,2 4 2 % (15 / 62 ) ,(0 0 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