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391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1431篇
口腔科学   143篇
临床医学   403篇
内科学   64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396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674篇
预防医学   900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701篇
  4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29篇
  1975年   22篇
  1974年   18篇
  197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The Life Course Model for patients, families, caregivers, teachers, and clinicians was developed with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Spina Bifida Program, National Center on Birth Defects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 bifida. The Life Course Model facilitate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along life's trajectory. This Life Course Model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key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for particular age groups, validated assessments that can be performed by clinicians or teachers to determine if milestones have been reached, useful suggestions for intervening in creative ways at each step, and evidence-based referenc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viewpoints of several key clinicians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care of individuals with spina bifida and how the Life Course Model can assist them, thei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interventio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clinicians, and follow-up. A case study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xperience of comprehensive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in transitioning a child and his family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相似文献   
992.
993.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lternative salt forms of (SBE)7M-β-CD (currently the sodium salt). The potential salt form would ideally decrease the rate of (SBE)7M-β-CD release from osmotic pump formulations and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and extent of drug release in osmotic pump tablet and pellet dosage forms. Several (SBE)7M-β-CD salt forms (potassium, calcium, and two ethylene diamine salt forms) were prepared by either titration or ultrafiltr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water uptake behavior, osmolality, complexation characteristics, etc.) were then compared to the sodium salt form. Although the water isotherm and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various model drugs were similar among all the salt forms, the calcium salt form appeared to be the best alternative candidate due to its lower osmolality and slower intrinsic dissolution rate.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胃肠多功能治疗仪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与数字化电胃肠音乐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每次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心理状态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大便的Bristol分型Ⅳ和Ⅴ型的比例分别为33.3%和28.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所耗时间以及每周排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Wexner便秘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分别为(9.12±1.68)分和(7.75±1.53)分,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抑郁患者人数较少,且抑郁程度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电胃肠音乐治疗仪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有利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所有住院的≥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等,分析其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住院(13.2±6.8)d,年龄(76.7±9.2)岁,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56例(发生事件组),发生率为13.4%,其中因心脏事件死亡3例,死亡率0.72%。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62例(未发生事件组)。2组患者异常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90 g/L、血清白蛋白≥33 g/L、B型脑钠肽前体≥450 pg/ml、全身麻醉、术后电解质紊乱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史(OR=13.58,95%CI 10.12~21.39;P0.01)、合并≥4种内科基础疾病(除心血管系统)(OR=5.28,95%CI 1.21~15.25;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OR=4.01,95%CI 3.24~10.34;P0.01)、年龄≥70岁(OR=2.86,95%CI 1.05~7.55;P0.05)、血清白蛋白33 g/L (OR=2.61,95%CI 1.23~5.51;P0.01)、血红蛋白90 g/L(OR=1.81,95%CI 1.03~6.21;P0.01)、术后电解质紊乱(OR=1.11,95%CI 1.02~2.34;P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给与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3所医院收治的拟进行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LDH患者231例。应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患病行为问卷、视觉模拟评分表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LDH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得分为41~74(60.33±8.88)分;在3个维度的条目均分中,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最高(3.05±0.46)分,躯体功能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最低(2.63±0.3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患病行为水平、腰腿疼痛程度、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与老年LDH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老年LDH患者的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躯体功能自我效能感最低;焦虑、患病行为、腰腿疼痛、合并慢性病是老年LDH患者慢行疼痛自我效能感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心力衰竭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ASCVD高危因素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试验显示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有效预防心力衰竭住院的发生。新的证据表明SGLT2i治疗确诊的合并和不合并T2DM的心力衰竭患者明显获益,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正在积累中。虽然SGLT2i耐受性良好,但应对严重不良作用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介绍SGLT2i防治心力衰竭的获益、不良作用和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98.
高血压作为全球高发的疾病,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共病焦虑抑郁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发病机制上也有一定共通性,但两者共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定义及诊断量表、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机制和治疗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负荷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的116例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CS组(81例)和SCAD组(35例)。2组患者均在14d内先后接受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CCTA斑块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各类斑块成分体积及负荷、最小管腔直径和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等影像学指标并比较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ACS组患者较SCAD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总斑块负荷(TPB)、非钙化成分负荷(NCPB)和脂质成分负荷(L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5±11.2)%和(51.7±14.4)%,(58.9±12.0)%和(50.1±15.2)%,17.9%(11.6%,27.6%)和14.2%(7.5%,20.8%),均P<0.05]。斑块各类成分体积、钙化成分负荷(CPB)、RI和EI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的罪犯病变较非罪犯病变具有更大的TPB、NCPB和L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3±10.4)%和(54.8±10.6)%,(60.7±11.0)%和(52.4±11.0)%,(19.7±10.3)%和(15.1±9.2)%,均P<0.05)]。此外,罪犯病变较非罪犯病变具有更小的CPB[0.5%(0.0,2.6)%和1.5%(0.3,3.6)%,P<0.05]。结论 通过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测量斑块成分构成后发现,ACS患者和罪犯病变呈现出更高的TPB、NCPB和LPB。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1)和非AKI组(n=29),比较2组患者HBP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HBP与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AKI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与非AKI组间HBP[176.24(100.77,255.92)和44.02(23.15,100.92) ng/ml]、SCR[204.50(137.10,363.35)和92.30(70.70,109.25) μmol/L]、APACHE Ⅱ[(25.22±8.17)和(17.45±5.05)分]、SOFA[(14.63±3.75)和(7.48±3.80)分]、PCT[26.00(14.39,71.03)和3.73(0.63,11.99)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与SCR、APACHE Ⅱ、SOFA、PCT(r=0.538、0.341、0.566、0.444,均P<0.05)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r=-0.54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OR=1.024,95%CI 1.012~1.036)、SOFA评分(OR=1.581,95%CI 1.294~1.932)均为脓毒症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HBP对脓毒症AK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最佳截断点为79.89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2.4%。结论 HBP可作为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