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7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801篇
口腔科学   363篇
临床医学   748篇
内科学   1550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337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61篇
综合类   1757篇
预防医学   345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1411篇
  4篇
中国医学   553篇
肿瘤学   18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933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3篇
  197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AngⅡ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有无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体外培养的BCMEC凋亡。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AngⅡ (0 .0 1~ 10 μmol·L- 1)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CMEC凋亡。 10 μmol·L- 1AngⅡ诱导的BCMEC凋亡不能被 10 0 μmol·L- 1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所抑制 ,而能被 15 0kU·L- 1超氧化物歧化酶所部分抑制。BCMEC经 10 μmol·L- 1AngⅡ刺激 18h后 ,呈现胞浆浓缩、染色质凝集、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结论AngⅡ能诱导BCMEC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其刺激BCMEC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AngⅡ诱导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参与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太子健 对反复诱发哮喘的哮喘豚鼠血中白细胞介素 (IL) - 5、黏附分子 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太子健 高剂量和低剂量组 5组 ,后 4组分别用卵蛋白致敏 15 d后 ,再用卵蛋白反复诱发哮喘 ,正常组用生理盐水代替 ,同时 ,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 ,其余 3组分别灌服地塞米松、高剂量和低剂量太子健 ,予以治疗 ,连续 15 d。结果 太子健 可减少血中 IL- 5、黏附分子 P-选择素的含量。结论 太子健 可以影响 IL- 5、P-选择素对炎症细胞的调节作用 ,从而减轻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 ,具有一定的抗哮喘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18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了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其五年生存率。结果显示:单纯体外放疗组30.0%;术后放疗组62.5%;体外加腔内根治剂量放疗且80.1%;术前放疗组88.0%。术前放疗组与单纯体外放疗组及术后放疗组比较,(P<0.01),与体外加腔内根治剂量放疗组比较,(P>0.05)。结论:单纯体外放疗不宜作为宫颈癌治疗常规方法,术前体外加腔内放疗可能有助于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TG F-α和IG F-Ⅱ含量变化与血液透析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和30名正常人TGF-α和IG F-Ⅱ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血清TG F-α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透析后显著高于透析前(P<0.01);IG F-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透析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12h尿液中TG F-α和IGF-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TGF-α和IGF-Ⅱ两种多肽生长因子参与了机体自稳功能的调节,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TG F-α和IGF-Ⅱ水平变化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肽Ⅱ(AngⅡ)不同受体亚型(AT1,AT2)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T1拮抗剂坎地沙坦(CV)、AT2拮抗剂PD123319(PD)和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金雀异黄素作用下AngII诱导产生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分对照组、AngII组、AngII+10-10~10-5mol·L-1CV组、AngⅡ+10-9~10-6mol·L-1PD组、AngⅡ+CV+PD组、AngⅡ+金雀异黄素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跨膜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坎地沙坦在10-10~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r=0.95,P<0.05)。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增强或抑制作用。金雀异黄素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低于AngⅡ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ngⅡ影响VSMC迁移能力的生物学效应由AT1介导;AT2在VSMC迁移过程中不起作用或者不起主要作用。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也参与了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率实验检测经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减弱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证明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表达与纯化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rhCⅡ250-270),鉴定并确认rhCⅡ250-270多肽与预期的相符。方法:在E.coli BL 21中表达rhCⅡ250-270多肽,使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用限制性酶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序列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对rhCⅡ250-270多肽进行鉴定。结果:纯化的rhCⅡ250-270多肽,大小约43 kD,纯度为89.3%。E coRⅠ和SalⅠ双酶切法和PCR法鉴定测得DNA大小约为500bp和650bp,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基因DNA序列与设计的完全相符。SDS-PAGE显示rhCⅡ250-270多肽目的蛋白条带的大小约为43 kD,W estern B lotting证实GST融合蛋白上存在CⅡ片段。结论:表达和纯化rhCⅡ250-270多肽与预期的相符,并发现此多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IGF-Ⅱ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晚孕组和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IGF-Ⅱ的表达,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胎儿脐血中IGF-Ⅱ的含量。结果:IGF-Ⅱ在脐血中的含量,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IGF-Ⅱ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正常晚孕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时脐血IGF-Ⅱ含量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病理变化的结果,而胎盘组织中IGF-Ⅱ表达减少可能是引发子痫前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9.
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合并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9例T2DM患(其中合并肾病患37例,未发生肾病患72例)和260例健康对照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患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有高于无肾病糖尿病患组的趋势,其频率差异接近显性水准(75.7%vs55.6%,P=0.070;87.8%vs77.1%,P=0.057)。DD基因型糖尿病患合并肾病的频率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vs22.0%,P=0.040)。对糖尿病病程与ACE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DD基因型与5年以上病程存在交互作用(OR=3.75,95%CI;1.019~13.795)。结论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增高T2DM患并发肾病的危险性,并且与糖尿病病程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不同剂量谷氨酸脱羧酶(GAD)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D)糖尿病免疫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40只体重(10.0±0.9)g雌性NOD小鼠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GAD0.3mU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50μL、GAD3mU+IFA50μL、GAD0.03mU+IFA50μL、IFA50μL。8周龄时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加速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眼内眦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变化,动态观察各组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8周时,全部处死,取脾、胸腺作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胰腺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GAD3mU+IFA50μL组小鼠无一只发生糖尿病,28周时血糖为(5.0+1.1)mmol/L;胰岛个数最多(8.2+2.3)个/张(P<0.01),胰岛炎评分最低(0.33+0.12)(P<0.01);血清中IL4的水平最高为(80+6)ng/L(P<0.01),IFNγ水平最低为(327±48)ng/L;CD8+/CD4+比值最大(P<0.01),在脾脏中为0.524±0.133,胸腺中为0.428±0.021。结论NOD小鼠在3周龄时腹腔注射CAD3mU+IFA50μL混合物比其他剂量组免疫调节效果好,较好地通过调节胸腺,脾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通过淋巴细胞分泌Th1类因子和Th2类因子来调节Th0细胞的转化,从而抑制NOD小鼠胰岛炎,胰岛β细胞破坏减少,GAD3mU剂量组免疫干预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