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0篇
  免费   2567篇
  国内免费   465篇
耳鼻咽喉   683篇
儿科学   1509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2143篇
口腔科学   322篇
临床医学   2572篇
内科学   2512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925篇
特种医学   421篇
外科学   1477篇
综合类   281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6002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1636篇
  21篇
中国医学   943篇
肿瘤学   41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867篇
  2021年   1162篇
  2020年   1837篇
  2019年   1214篇
  2018年   953篇
  2017年   791篇
  2016年   965篇
  2015年   1035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840篇
  2012年   1285篇
  2011年   1423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21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3篇
  197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氟马西尼之后,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imaging,DWI)检测脑组织发生的改变,从而确定癫痫灶的位置。方法选择准备手术的癫痫患者20例,其中检查前2个月内服用过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BZD)有9人,另取17位未发做过癫痫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在患者清醒和完全的发作间期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基线扫描,然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flumazenil,FMZ),注射10min后,再次进行DWI检查。所有的病人测量下列双侧结构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央白质、与癫痫灶相连的皮质。健康对照者进行了DWI检查,测量了上述结构。我们还对20位患者进行了注射FMZ前后的视频脑电图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对比,颞叶癫痫患者发病侧海马的发作间期ADC基线明显升高(P<0.05)。在注射氟马西尼后,不同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变化如下:近期服用过BZD的患者癫痫发作侧的海马ADC下降(P<0.05);癫痫发作侧的海马旁回ADC下降(P<0.05),而近期没有服用过BZD的患者,未发现上述变化。在视频脑电监测中,服用BZD的患者也更易用FMZ诱发出癫痫波。在颞叶以外癫痫我们没有观察到统一的变化模式。结论近期服用过BZD药物的颞叶癫痫患者中,注射氟马西尼引起的ADC改变和癫痫灶的位置密切相关。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清楚地表明了颢叶癫痫患者潜在癫痫灶的位置,是一个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汶川地震陇南灾区伤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甘肃陇南伤情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中共有1652例,死亡16例,四肢骨折患者750例,占45.4%,精神、神经方面40例,占2.4%。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从而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胸腺肽α1对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麻醉前用胸腺肽α1,对照组未使用。分别于麻醉前、手术1 h、术毕和术后5 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CD56 )数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1 h CD3 、CD4 、CD4 /CD8 、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有所回升,但研究组回升的幅度较对照组大,术后5 d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均回到麻醉前水平。结论胸腺肽α1减小了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下降的程度,能明显减轻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4.
This paper first applies the sequential cluster method to set up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cidence stat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cidence course.Then the paper presents a weighted Markov chain,a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predict the future incidence state.This method assumes the standardized self-coefficients as weights based o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cidence being a dependent stochastic variable.It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cidence via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ethod to make the long-term benefit of decision optimal.Our method is successfully validated using existing incidents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Jiangsu Province.In summ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way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weighted Markov chain,specifically in the field of infection epidemiology.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加入中药复方粗提制剂对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影响,探索能否在体外实验中反映“方证对应”关系。方法以水煎醇沉法制备两种中药复方(益气养阴和健脾化痰)的粗提制剂,取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气阴两虚或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同一个患者的标本分为四个体外实验组,即空白对照组,中药5mg/ml组及10mg/ml组,自细胞介素2(250^u/ml,阳性对照)组。按“辨证论治”原则加入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体外培养22h或94h,以MTT法检测各组的NK活性。结果无论培养22h或94h,中药组的N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介素2(阳性对照)组的NK括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制剂都未能在体外反应出“方证对应”的效果,说明中药粗提制剂直接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其结果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106.
动态观察胆总管急性完全性梗阻并感染、继发休克兔的血浆血栓素(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 TXB_2和6-keto-PGF_(1α)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血浆 TXB_2呈进行性升高,20h 后(休克时)呈下降趋势,血浆6-keto-PGF_(1α)6h 升高,随后回降;血小板聚集率呈进行性下降。提示血栓素和前列环素、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胆源性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病理生理作用,与病情和预后转归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07.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片段评价程序分析了59种有机磷化合物诱发沙门氏菌回复突变的资料。发现:有机磷诱发沙门氏菌回变与带甲基的分子片段有关,而带乙基分子片段的有机磷的阳性概率极低;磷酰基上的氧原子似有增强诱变性的作用,硫代磷酰基上的硫原子则似有减弱作用。提示:在这些相关片段中,甲氧磷酰基片段与有机磷诱发沙门氏菌回变相关,可推荐为有机磷诱发阳性的特征描述符;而乙基硫羰磷酰基阳性的概率极低,为阴性结果的描述符。  相似文献   
108.
109.
我国丙型和戊型肝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为阐明丙型和戊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严重度和流行规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般人群调查近9万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率各为2.2%和9.7%,散 生病毒性肝炎感染比率各为2.15%和16.4%。丙型肝炎在我国主要经血传播,与血液接触密切人群中HCV感染率高达50-70%,慢性化比比例高达40-60%,目前供  相似文献   
110.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1991-2006年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探讨新时期疫情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建议。方法收集1991-2006年全国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布鲁氏菌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6年全国鼠疫、HFRS、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报告病例1 859 295例,死亡39 028例,发病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7%左右降至2%,下降近70%,死亡比例则由50%降至目前的40%左右,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疫情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媒介和宿主动物入侵与耐药性、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畜牧养殖业和其相关产品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等因素是目前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监测工作中重点加强预警监测、免疫接种和防制策略的效果评价以及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综合治理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