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2篇
  免费   1929篇
  国内免费   1406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191篇
基础医学   2065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3737篇
内科学   2118篇
皮肤病学   242篇
神经病学   456篇
特种医学   4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75篇
综合类   8364篇
预防医学   4244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3775篇
  46篇
中国医学   2311篇
肿瘤学   1610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1032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1138篇
  2020年   1035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608篇
  2017年   871篇
  2016年   1026篇
  2015年   1156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574篇
  2012年   1819篇
  2011年   1828篇
  2010年   1610篇
  2009年   1436篇
  2008年   1625篇
  2007年   1420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1488篇
  2004年   1100篇
  2003年   1103篇
  2002年   911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病毒前S1与两对半五种模式的相关性及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用酶标仪测定。结果:在两对半的五种模式中,A、C两组191例HBe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92%和8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A组前S1蛋白从92%降为70%,C组从80%降为5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和前S1蛋白具有相关性,前S1蛋白阳性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同时还可作为乙肝的药物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揭示广东汉族人群Y染色体小卫星DYFl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方法】采用.Amp-FLP和荧光MVR-PCR方法扩增,PCR产物用ABl377电泳或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分析。【结果】155例无关男性个体的4型核心序列MVR图谱第l条DNA片段大小均为133bp。155例共检出有24种等位基因。有7个等位基因仅出现1次,频率最高的为9号等位基因,DNA条带数为连续的13个,频率为0.1355;基因多样性(h)为0.9226。155人中有3人表现为连续DNA谱带中有1个DNA条带的缺失(null repeat),序列分析证明缺失的DNA条带位置对应于3型核心序列。【结论】揭示了DYFll55S1位点3′端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4.
靳岩  张涛  王丽丽 《血栓与止血学》2004,10(3):110-111,114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活性改变的意义及其与国际标准IL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动态监测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初期患者服药1-2 d、3~10 d及1个月的PC、PS活性及INR值。结果:患者组PC、PS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特别是术后3-10 d PC、P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已下降到正常的50%左右,而此时INR尚未达到治疗范围,提示口服抗凝药治疗初期在人体凝血功能未下调时,抗凝系统功能已经开始下降,有发生血栓的倾向;并且,随着抗凝强度的增高(INR低于1.5-高于2.5),PC、PS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在监测INR的同时,需要进行血浆PC、PS活性监测,以更好地预防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王秉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57-1057,104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群众对免疫预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接种质量、安全注射及接种环境和硬件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预防接种工作,邹城市于1993年进行了预防接种管理模式改革试点,由原来的以村为单位接种改为以乡镇为单位定点集中接种,1996年在全市加强了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于2003年底21处接种门诊有11处达到了省级示范接种门诊标准。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在正常BRL细胞中短暂转染人ATP7B cDNA后CP基因的转录情况.[方法]分为空质粒组(转染空质粒Kbpala/Alb)和处理组(转染野生型Kbpala/Alb-ATP7B),分别于转染后0、4、8、12、24、48、72、168 h提取mRNA,逆转录后行SYBR Green荧光PCR检测人ATP7B cDNA及大鼠CP基因的转录情况.SA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人ATP7B cDNA在短暂转染后约48h转录达高峰,可持续至转染后7 d以上;经方差分析,空质粒组转染后各时间点CP基因的转录水平与t=0 h相比较P>0.05;处理组亦是.[结论]外源ATP7B cDNA的转染及表达对于内源性CP基因的转录无影响.  相似文献   
8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大发现—ACE2与Ang(1~7)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体液调节机制之一,最近发现了这一系统的许多新成员,包括ACE2、Ang-(1~7)、Ang-(1~9)等,这些物质的发现和对其生理意义的研究让我们对RAS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及对肾脏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诱导大鼠糖尿病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 ,比较各组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肾脏病理改变及Smad7的免疫组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微量白蛋白 (mAlb)排泄量较正常鼠增多 ,系膜基质增生 ,Smad7表达明显下降 ;姜黄素治疗能明显降低Ccr (P <0 0 5 ) ,减少Alb排泄量 (P <0 0 5 ) ,抑制系膜基质增生 ,上调Smad7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疗效 ,其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 ,拮抗转化生长因子 β的作用 ,从而抑制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89.
腋臭是美容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现介绍“S”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效果较好,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3)BMP-7单独作用组;(4)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5)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 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 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 vs 19.8%,5.8% vs 19.8%,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 vs 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α-SMA mRNA表达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5%和12%,而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阳性对照的28%和19%及47%和36%.结论一定浓度的BMP-7与TGF-β1同时培养或预处理,都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BMP-7可以预防和抑制HKC细胞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表达,这很可能是BMP-7抑制HKC细胞转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