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9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2篇
内科学   24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624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4288篇
药学   737篇
  16篇
中国医学   69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71.
其中与遗传有关的竞有四项: 1.从化石中提取DNA(从尼安德特人和猛犸化石中获取)。 2.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病基因,还发现一种药物可治此病。  相似文献   
72.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归属于中医“水肿”“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的范畴,结合眼底微观辨证认为,阳气郁滞贯穿DME始终,水湿内停、营卫失调、瘀血阻滞为病机关键,病证后期痰瘀互结黄斑,成顽症痼疾、昭示预后。基于通阳法源流考、DME中医机理分析,治疗当以通阳解郁、平衡阴阳为原则,行气解郁通阳、祛水除湿通阳、调和营卫通阳、活血化瘀通阳、化痰散结通阳为关键,泄热除闭通阳为辅助,同时始终不忘通阳守阴、升阳明目,使阳通郁解、瘀化湿除、营卫和调,达到帮助黄斑水肿消退、促进出血渗出吸收、提高视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6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填充(C3F8或C2F6)。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3.2月),结果:初次手术56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6.2%),9只失败眼,3只眼经补气成功,4只眼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成功,2只眼放弃治疗,除2例未复位者,余视力均提高,其中0.05及以上者占69.2%,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交泰归芍方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对视网膜功能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符合标准的PDR合并M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交泰归芍方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IL-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两组患者中心区a波、b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密度,检测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ME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F-1、VEGF、IL-1、MCP-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N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区a波、b波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振幅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六角形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49例(49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MSRVLD)、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MSR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SRVL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下方=4.041,P=0.000;t鼻侧=2.945,P=0.004)。(2)MSRP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下方=3.291,P=0.001;t鼻侧=2.924,P=0.004)。(3)黄斑中心凹FAZ:观察组黄斑中心凹FAZ面积为(0.21±0.13) mm2,对照组为(0.23...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amethasone intravitreal implant, DEX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老年医院眼科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DME的患者74例(93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48眼)和对照组36例(45眼),分别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联合DEX和阿柏西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注药间隔时间。结果 74例患者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57~68岁,平均(63.7±4.6)岁。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BCVA较对照组均有改善[(0.43±0.33)比(0.57±0.24),(0.31±0.19)比(0.42±0.21),(0.34±0.15)比(0.45±0.18)],且CMT较对照组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78.
曾清雨  汤中  李生富  唐云骢 《安徽医学》2023,44(11):1302-1308
目的 探讨lncRNA MEG3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靶向miR-130a-5p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D患者38例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8例,收集其空腹静脉血,qRT-PCR检测其血清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不同浓度(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600μmol/L)过氧化氢(H2O2)处理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构建RPE细胞损伤模型,并检测lncRNA MEG3在H2O2处理的ARPE-19细胞中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分析lncRNA MEG3与miR-130a-5p的靶向关系。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H2O2组(200μmol/L H2O2处理24...  相似文献   
79.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不同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2例22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4种术式:A组,单纯玻璃体腔注气(C3F8)10眼;B组,玻璃体切割+注气术12眼;C组,玻璃体切割+自体血清滴注+注气术4眼;D组,巩膜外垫压+注气术2眼。结果A组5(5/10眼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最高视力0.7;但5(5/10)眼随访中黄斑裂孔再开。B组11(11/12)眼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4。C组(3(3/4)眼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最高视力0.4。D组2(2/2)眼网膜均复位,最高视力0.2。结论(1)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简单易行,可重复多次,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主有一定疗效,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必要时应联合巩膜外环扎或垫压。(2)玻璃体切割+注气术与玻璃体切割+自体血清滴注+注气术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增加自体血清滴注并未显示好处,因此是否需要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天幕疝的CT表现及CT征象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材料来自本院经临床、于术证实的78例天幕疝病例的CT扫描资料,重点在脑千周围脑池密度及形态改变,脑干、松果体有无变形、移位,鞍上池、外侧裂及侧脑室有无狭象,主要间接征象和次要间接征象。直接CT征象指脑干周围脑池出现脑组织影,显示率为91.03%。根据直接CT征象,天幕疝可分为四型前疝、后疝、完全疝和环疝。主要间接征象包括脑干变形、移位46例、松果体移位39例,对侧脑池狭窄、闭塞68例和同侧脑池扩大41例。次要间接CT征象包括鞍上池狭窄、闭塞26例、侧脑室、外侧裂改变均为78例和中线结构移位》15mml5例。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CT检查不仅能发现天幕疝的存在,而且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和准确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