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156篇
药学   117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职业暴露指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意外,接触到感染性液体,如针头刺破、锐器割伤、黏膜接触、皮肤接触,特别是皮肤有裂口、擦伤、皮炎及大面积和长时间接触时,医务工作者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情况及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医院临床护士110例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1年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护理人员总数的62.5%;且发生率与护龄有关(P<0.05);注射器用后毁形,丢弃时被刺伤者最多,占20.5%;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者占43.6%,在操作中普遍存在不戴手套的现象,防护意识浅薄.结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很多,要着重从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型注射针和无针密闭接头,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3.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及原因,本文对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随机抽取本院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结果77.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52.0%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概率大;69.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59.0%的护生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78.8%的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结论大多数(94.9%)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为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实习护生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7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因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6.
在普通外科培训5年以上的外科医生,几乎每个人都受过针刺伤害。一项研究对17家医疗中心699位住院医师进行匿名调查发现,每人平均受到8次针刺伤害。  相似文献   
77.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3所卫护校544名护生实习6个月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52.76%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针刺伤,发生2次以上的占34.45%。其中64.81%发生于白班,78.05%在发生针刺伤时未戴手套。42.16%发生针刺伤后向护士长汇报。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淡薄。应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78.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05,自引:7,他引:40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及北京7家医院部分临床护士共1075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作,发生率80.6%;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7%,回套针帽率高达57.0%;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何等了汇报的仅占10.2%.结论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79.
护理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护理工作的2/3是注射操作, 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染疾病的重要途径.文献报道,护士是针刺伤受伤害的主要群体,约占 63%[1].为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对我院5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