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06篇
  免费   2634篇
  国内免费   777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930篇
妇产科学   401篇
基础医学   114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657篇
内科学   3512篇
皮肤病学   322篇
神经病学   1610篇
特种医学   10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3293篇
综合类   19487篇
预防医学   733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11706篇
  143篇
中国医学   4024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503篇
  2022年   1496篇
  2021年   2004篇
  2020年   2139篇
  2019年   2023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1956篇
  2016年   1904篇
  2015年   2288篇
  2014年   4219篇
  2013年   3920篇
  2012年   4431篇
  2011年   4593篇
  2010年   4315篇
  2009年   3540篇
  2008年   3664篇
  2007年   3449篇
  2006年   3161篇
  2005年   3123篇
  2004年   2724篇
  2003年   2473篇
  2002年   1748篇
  2001年   1457篇
  2000年   1118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675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高彦华 《医疗装备》2016,(4):156-157
目的探究一种优质的护理方法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方法选取2012~2014年收住的精神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优质综合护理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加药物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在院期间恢复较好,精神比较稳定,能够正常和周围人员交流,跟踪调查显示,患者可以较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复发率较低;对照组患者病情不如试验组稳定,临床表现一般,需要持续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出现回归社会困难的问题。结论采用优质综合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有利,可以帮助其适应社会环境,调整心态,有效减轻家属负担,应该尝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3.
64.
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常有"遗毒为害",中医症候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缠绵难愈。唐文富教授基于本病病因病机,以伤寒六经为纲,另辟蹊径,化繁为简,认为其多属虚实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屡见功效。现总结了唐文富教授之临证经验,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入NICU的1 057例重症细菌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发病日龄(7 d)、羊水污染(Ⅱ、Ⅲ度)、感染类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14天)、机械通气、Apagar评分(7分)、胎膜早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天)、更换抗菌药物(≥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12个因素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换抗菌药物(≥3种)、Apagar评分(7分)、感染类型(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羊水污染(Ⅱ、Ⅲ度)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NICU新生儿重症肺炎多种菌感染。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究临床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体温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34±1.32)×10^9/L低于对照组的(9.41±1.1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感染体征发生率分别为97.78%、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2.22%、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消失时间分别为(7.19±1.39)、(3.88±0.89)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1.88)、(10.76±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为(4.27±0.95)μg/L低于对照组的(9.58±1.0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GCS评分(8.19±1.59)分、APACHEⅡ评分(8.83±0.8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82)、(14.71±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退热速度,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改善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9.
肖洒洒 《药品评价》2020,(14):20-22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及转 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 94 例 MG 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 AChRAb、TGF-β1 水平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1 个月后的疗效及治疗 1 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治疗 1 个月后,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 AChR-Ab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同期对照组 低(P<0.05),两组 TGF-β1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 1 个月内,两组 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MG 有效,可显著提高 TGF-β1 水平 并降低外周血 AChR-Ab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0.
目的重症手足口病是危及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易引发肺水肿、心力衰竭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为防止病情向危重症和极危重症发展,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10-01-2018-08-31收治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因素均衡可比的原则,在不同治疗方法中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P=0.028。观察组惊跳或抖动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与对照组的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结论甘露醇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效果确切,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