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549篇
预防医学   16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5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有近600万人的生命因疫苗而获救。通过科学接种疫苗,一个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大力发展,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新疫苗应用于人类,为预防传染病提供有力的“武器”。若能科学、规范、有效、系统地做好基层应用新疫苗的相关工作,将为新疫苗实施推广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有利于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某种疾病流行的目的,减少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我单位成功开展甲肝疫苗、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人肠道病毒(HEV)隶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V)、柯萨奇病毒(Cox)A群和B群、艾柯病毒(Echo),以后又发现了5个新血清型并直接命名为新肠道病毒68—72型。这类病毒通常以无症状状态在人类消化道细胞繁殖,然后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13.
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今后的主要技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会议上,郑重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向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献上了一份厚礼。但我们必需清楚的认识到,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的成就还很脆弱,目前面临的挑战也很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4月以来,通过对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病人接触者的粪便标本检测,山东省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自1992年开始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确诊脊灰病例。WHO提出,分离到野病毒作为唯一的确诊依据,在消灭脊灰后期很有必要。卫生部提出,在WHO推荐标准基础上结合专家组诊断意见,能保证临床符合病例具有较高特异性。山东省所有确诊脊灰病例均由专家组诊断,对专家组诊断的临床脊灰病例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综合分析是否有野病毒引起的可能。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3年达到1/10万的指标,AFP病例的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2%,与医院的及时报告率提高有密切关系。受病例麻痹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麻痹两周内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期望比例为93.5%,市、县两级医院能否及时报告和采便是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质量的关键。报告AFP病例中经省专家组诊查剔除非AFP病例191例,占报告病例的31.2%。在强调监测敏感性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监测工作的特异性,以全面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对陕西省近 10年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免疫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 ,在地理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 3个地区采集 0~ 39岁健康人群血标本 86 6份测定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 88%、98 0 4%、92 73%,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2 5 9 30、1∶10 3 6 9、1∶5 2 6 9。表明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 ,陕西省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辖区1993-2002年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强化免疫和“扫荡式”免疫成效,评价现行免疫方案效果,以便为最佳免疫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1993-2002年本辖区脊髓灰质炎计划免疫各类报表以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辖区历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本地儿童达95%以上,流动儿童达94%以上,且每年接种率逐年上升。历年共开展了20轮强化免疫和2轮“扫荡式”查漏补报活动,共发现“零”剂次儿童16 152人。免疫儿童503 307人次。历年AFP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共报告疑似病例25例,但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和野病毒。结论:在巩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和“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是降低“零”剂次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有效途径。为缩小适龄儿童的免疫空白,建议对现行的免疫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加大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力度,以充分发挥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强化免疫报表,计算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的差值,现场调查强化免疫接种率.结果 襄樊市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和现场调查快速评估接种率均在95%以上.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仅为70.00%,2轮接种率均低于85%,且低于常住儿童.“零剂次免疫儿童“以0岁组为主,占零剂次免疫儿童数的95.93%,占0岁组登记儿童数的21.56%.结论 流动儿童和0岁组仍是襄樊市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了解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确保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顺利进行。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及EPI info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孜州2006/2007年重点县(8县)强化免疫活动适龄登记儿童18330人,其中流动儿童730人,占登记儿童的3.98%。第一轮应种18330人,实种17677人,接种率为96.44%;其中,常住儿童第一轮接种率为96.73%,流动儿童第一轮接种率为89.32%。第二轮应种20382人,实种为19871人,接种率为97.49%,其中,常住儿童第二轮接种率为97.57%,流动儿童第二轮接种率为95.46%。强化免疫第一轮服苗中,"0剂次"服苗常住儿童812人,占应种常住儿童4.61%;流动儿童89人,占应种流动儿童的12.19%。第二轮服苗中,"0剂次"服苗常住儿童521人,占应种常住儿童2.65%;流动儿童50人,占应种流动儿童的6.88%。结论在接种率较高的情况下,仍然有漏种;随着强化免疫次数的增加,"0剂次"免疫儿童不断减少,并且主要集中到0岁组的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0岁组儿童的免疫接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管理及接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