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2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1827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498篇
妇产科学   347篇
基础医学   2717篇
口腔科学   340篇
临床医学   4487篇
内科学   3338篇
皮肤病学   464篇
神经病学   366篇
特种医学   5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42篇
综合类   7897篇
预防医学   2118篇
眼科学   211篇
药学   1679篇
  9篇
中国医学   417篇
肿瘤学   147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353篇
  2009年   1396篇
  2008年   1614篇
  2007年   1579篇
  2006年   1522篇
  2005年   1953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1512篇
  2002年   1286篇
  2001年   1354篇
  2000年   975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1101篇
  1997年   1006篇
  1996年   1076篇
  1995年   878篇
  1994年   590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8(MMP-28)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肺癌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原发肿瘤大小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8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因此有助于预测肺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2.
董爱兰  李太峰 《山东医药》2006,46(17):65-66
原发性肝癌(HCC)易发生肝内转移及血行转移.早期判断血行转移对于估计预后及评估手术价值具有较大意义.正常成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主要来自肝脏,来自骨组织的ALP一般少于总活性的一半.现已知人体含肠型(IALP)、胎盘型(PALP)、生殖细胞型(GALP)和非特异组织型(TUALP)ALP.其中TUALP在基因表达后经过不同的修饰形成肝、肾、骨等次级同工酶;外周血清中IALP含量很少.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HCC患者外周血中IALP mRNA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与血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PCR在检测胃粘膜上幽门螺杆菌的D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检测胃粘膜上的幽门螺杆菌的DNA,并对二者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95.3%(143/150),普通PCR阳性率仅为86.0%(129/150),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DNA方面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结核分支杆菌镜检、培养和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结核分支杆菌PCR、培养、镜检对结核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7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用PCR、培养和镜检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临床标本用PCR技术诊断结核病,其敏感性高于培养和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7%,43.4%,26.5%。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分析,说明PCR技术是一种速度快,检出率高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获得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定量RT—PCR、S—P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在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外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6h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P〈0.05),ICAM—ImRNA表达3h即明显升高,72h达最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对照组高,同时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livertrans plantation ,OLT)手术前后外周血中MAGE 1、SSX1及CTp11基因m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OLT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上述 3种基因的表达 ,并对 2 6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HCC患者术前PBMC中MAGE 1、SSX1和CTp11基因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4 0 0 % (14 / 35 )、37 1% (13/ 35 )和 31 4 % (11/ 35 ) ,6 0 0 % (2 1/ 35 )患者的PBMC中至少可以检测到其中一种基因表达。 16例术前PBMC中检测到上述基因表达者 ,术后肿瘤复发 /转移率 (75 0 % )显著高于10例不表达这 3种基因者 (30 0 % ) (P =0 0 4 3) ;在术前及术后这 3种基因mRNA持续呈阳性或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 2 0例患者中 ,15例 (75 0 % )术后发生肿瘤复发 /转移 ,而 3种基因mRNA持续阴性或者由阳性转为阴性的 6例患者无 1例复发 /转移 (P =0 0 0 2 )。结论MAGE 1、SSX1及CTp11基因mR NA可以联合作为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用于检测HCC患者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并有助于选择OLT受体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GALNS基因StuⅠ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族个体的360条染色体和6个家系18位成员的36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片段D1的频率为0.72,D2为0.28,杂合率为27%,D1,D2的传递规律与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Stu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其基因频率(D1和D2)与高加索群体的有显差别,与日本群体的则无显差别;而杂合率与高加索群体及日本群体的均有显差异。D1,D2在世代中的传递完全符合盂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09.
用PCR技术对淋巴结核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in amplifying a reparative DNA sequence specific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was identified. A 123-base-pair fragment, specific PCR product, was obtained from all 12 cases of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and 4 out of 10 cases in which tuberculosis was suspected. In the 4 suspected cases, 3 cases showed good results when treated by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The remaining case was lost from follow-up. Comparing acid-fast stain and PCR results, we confirm that PCR method is more powerful and more sensitive than acid-fast stain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TNFRⅡ )外显子 6基因多态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PCR -RFLP)方法对 34例SLE患者和 66例健康对照进行TNFRⅡ外显子 6基因分型。结果 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TNFRⅡ外显子 6R等位基因频率(35 3 % /2 1 2 % ;OR =2 0 3 ,95 %可信限 :1 0 1~ 4 0 8;χ2 =4 63 ,P =0 0 31 )与基因型频率 (67 6 % /37 9% :OR =3 43 ,95 %可信限 :1 32~ 9 0 6 ;χ2 =7 97,P =0 0 0 5)均不同。结论 TNFⅡ外显子 6基因多态可能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 ,携带R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