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6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91篇
内科学   38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2000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393篇
  9篇
中国医学   198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01.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简称糖网病 )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早期试用中西药治疗 ,观察疗效。 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组、氨胍组及川芎嗪 +氨胍组 (n=12 )。喂养 3个月 ,每月测体重、血糖 ,3个月后处死 ,取视网膜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川芎嗪和氨胍组血糖检测均降低 ,两药相比 ,后者优于前者 ,两药合用疗效大于单独用药。糖尿病 3个月时大鼠眼底可见小动脉瘤形成 ,无出血、渗出 ,视细胞外节的膜盘排列紊乱 ,纵横交错 ,自成多个螺旋体 ,有的膜盘间隙有大量糖原颗粒沉淀 ,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稀疏 ,有的空泡化。早期色素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 ,细胞膜内褶极少 ,内质网扩张 ,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存在。川芎嗪或氨胍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川芎嗪 +氨胍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超微结构已有改变。早期用药对防止糖网病病情的进展 ,减轻视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探讨川芎嗪对脊髓损伤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低剂量组(25 mg·kg-1)、川芎嗪中剂量组(50 mg·kg-1)、川芎嗪高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5只,采用改良的Rivlin法建立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川芎嗪干预14 d后,采用脊髓损伤评分标准(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法及斜板实验对小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髓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情况,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数目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补体C3蛋白的表达。川芎嗪治疗组对于小鼠脊髓损伤后的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川芎嗪高剂量组BMS评分及斜板实验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脊髓匀浆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川芎嗪治疗后脊髓形态有恢复,尼氏体数目明显增加且形态规则,神经元丢失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高剂量组GFAP、C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综上,川芎嗪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胶质瘢痕的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探讨川芎嗪对烫伤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复制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并随机分成复苏组和治疗组,每组均在烫伤后2、4、8、12、24、48、72h等7个时相点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IL-8含量,并做血气分析,称肺全重,计算肺系数;切取肺组织标本,用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复苏组血浆IL-8含量在伤后2h明显升高,后呈下降趋势,但伤后72h仍高于正常,治疗组IL-8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明显下降;复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于2、4h有所下降,治疗组在伤后相应各时相点基本正常;肺系数值在伤后2h即升高,于伤后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治疗组在相应时相点均明显低于复苏组;肺脏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在伤后2~4h开始出现,8~12h最明显,24~48h逐渐减轻,治疗组肺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 IL-8参与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川芎嗪对烫伤早期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为:①改善微循环,减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②减少IL-8的产生,减轻肺组织PMN的浸润,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动态变化和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复制健康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川芎嗪组(n=10)。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60min及120min时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川芎嗪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缺备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MDA、XO和ALT呈阶梯式的明显升高,SOD呈逐渐显降低的变化;川芎嗪组的上述指标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或非常显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呈进行加重的变化;川芎嗪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 pyrazine,TMP)对肾泪示疾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保护肾功能的机理。方法:对肾小球疾病病例在同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川芎嗪,对照组不用川芎嗪,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中ET-1和CGRP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中的ET-1下降和CGRP上升,均有特别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中ET-1下降和CGRP上升,显著性差异。结论:川芎嗪治疗肾小球疾病可能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ET-1的产生和促进CGRP的生成,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对肾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慢性眼高压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法建立兔慢性眼高压模型 .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川芎嗪注射液 10 mg· kg- 1 ,2 .5 g· L- 1 噻吗心安眼液和联合应用川芎嗪与噻吗心安 ,连续用药 4wk.于 2 8d取眼球作光镜、电镜检查和光镜下细胞计数 .结果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节细胞数为 (7.83± 1.34 )个 /10格 ,双极细胞数为 (10 .6 6± 1.6 3)个 /格 ;川芎嗪组模型眼节细胞数为 (9.5 0± 3.87)个 /10格 ,双极细胞数为 (12 .5 0± 2 .73)个 /格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和川芎嗪组模型眼节细胞 (P<0 .0 5 )与双极细胞 (P<0 .0 5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节细胞变性、坏死 ,锥、杆细胞外节紊乱 ,色素上皮不完整 ,川芎嗪组变化比生理盐水组轻 ,联合用药组变化最小 .结论 川芎嗪对慢性眼高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双极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联用川芎嗪(LT)和前列素(PGE4)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LT联合PGE1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PGE1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后10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9.26%)明显高于对照组(39.22%),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8.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临床上并不少见 ,尤其是老年人常易罹患 ,其心衰的发生率高且病情较重。我们用川芎嗪和硝酸甘油联用治疗 2 0例 ,并以常规治疗 2 0例作对照 ,观察两组的心衰转归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2 0例 ,男 1 6例 ,女 4例 ,年龄5 8~ 81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1 0~ 2 5年 ,合并左心衰 8例 ,合并心律失常 5例 ,合并心绞痛 7例 ;对照组 2 0例 ,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5 5~ 78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1 2~ 1 8年 ,合并左心衰 4例 ,合并心律失常 1 3例 ,合并心绞痛 3例。诊断符合 1 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取上清液测vW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细胞冻融液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 :①与对照相比凝血酶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 ( 1 2 .8± 2 .43,P <0 .0 0 1 )和释放vWF( 1 8.43± 3.2 0 ,P <0 .0 0 1 ) ,川芎嗪则抑制组织因子表达 ( 0 .52± 0 .1 3,P <0 .0 0 1 )抑制vWF释放 ( 1 3.3± 5.6,P <0 .0 1 ) ;②与对照相比 ( 2 .64± 0 .93) ,凝血酶明显抑制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0 .81± 0 .52 ,P <0 .0 0 1 ) ,但川芎嗪无明显作用 ,也不能抑制凝血酶的效应。结论 :川芎嗪可以抑制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和释放vWF。  相似文献   
110.
川芎嗪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脑梗死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川芎嗪120mg、胞磷胆碱0.7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为一疗程,并与维脑路通组对照。结果:治疗组64例,显效4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8.44%,未见明显副作用,高于对照组(90.63%)(P〈0.05)。结论:川芎嗪加胞磷胆碱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