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2 3岁。因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6年余 ,于 1999年 5月 2 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屈光不正”未予治疗。既往无外伤、手术及家族史。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 0 1,左眼 1 0。右眼结膜、巩膜正常 ;角膜透明 ,直径约 11mm ,其中央呈球形突出 ,从角膜周边 3mm处至角膜缘呈弥漫性变薄 ,厚度约为左眼同部位的 1/ 2 ;前房深约 5CK ,虹膜呈棕色。左眼结膜、巩膜无异常 ;角膜透明 ,其上方 1/ 3处可见线形后弹力层皱折 ,余角膜透明 ,前后界面的弧形无改变 ;前房深约 4CK ,双眼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4mm ,直、间接对光…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认为氧化损伤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与血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而Mailer细胞是稳定血一视网膜内屏障功能的主要细胞成分。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促进实验动物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但其对人Muller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EGF对体外氧化损伤的人眼Muller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眼Maller细胞系MIO—M1细胞进行培养并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第Ⅷ因子、a-平滑肌肌动蛋白(Ot—SMA)、人角蛋白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在无血清DMEM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1、10、30、100mg/L)EGF,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法测定MIO—M1细胞的阳性率。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培养细胞分为EGF组、H2O2损伤组、EGF+H2O2组、葡萄糖氧化酶(GO)组、GO+EGF组、EGF+LY294002+H2O2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培养细胞的增生情况(A590)。对培养的人眼Muller细胞采用划痕实验观察H2O2损伤条件下0、1、10、30、100mg/LEGF作用24、48、72h后对Miiller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GF对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MUller细胞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10、30、100mg/LEGF作用后Muller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28.0%、32.9%、39.O%,明显高于0mg/L、1mg/LEGF组(24.5%、26.2%)。在H2O2和GO分别培养细胞的条件下,高质量浓度的EGF组Muller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明显大于低质量浓度组,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82,P=0.000)。与EGF+H2O2组比较,EGF+LY294002+H2O2组Muller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明显下降。10mg/LEGF促进Muller细胞迁移的作用最强。0.08mmol/L H2O2作用Mfiller细胞后Akt信号通路激活,提前2h加入外源性EGF后,100mg/LEGF对抗氧化所致Mtiller细胞的损伤作用最明显,同时提前2h加入外源性EGF和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保护作用减弱。结论EGF对体外培养的Muiler细胞具有促进增生及迁移的作用,10mg/LEGF促进Muller细胞迁移作用最强。100mg/L外源性EGF抗Muller细胞氧化损伤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是激活Akt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个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A)中国家系各家庭成员OAT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及临床表现。

方法:对该家系中的6名家庭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Sanger验证明确基因测序结果及致病性突变。

结果:先证者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为GA。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OAT基因分别于第6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上发现致病突变c.722C>T(p.P241L)、c.1186C>T(p.R396X),该复合杂合性突变在家系中呈现共分离状态。先证者的父亲和哥哥均检出杂合型p.R396X致病变异,母亲检出杂合型p.P241L致病变异。除先证者外,其他家庭成员均无临床症状。

结论:该家系的先证者为复合杂合性突变,其中p.P241L为首次报道的基因突变类型。这一研究结果扩大了OAT基因变异的范围,有利于在分子基础水平进一步理解GA的致病因素。新型突变类型的发现与证实也将有助于为GA的临床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种适合森林脑炎纯化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新方法,其特点是生产疫苗的质量符合规程标准、产量高、成本低。方法 单层细胞感染病毒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小牛血清替代人血白蛋白,可再次换入培养液收获两次疫苗原液。结果 两次收获的疫苗原液合并经纯化制成纯化疫苗,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规程标准,且疫苗原液收获量比原工艺提高83%。结论 新工艺可作为森林脑炎纯化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质上属于眼组织对创伤的过度愈合反应 ,是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以时相为特征的程序化过程。炎症早期的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1 ,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细胞移行、增殖、分泌胶原和膜形成等过程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IL 1的表达、IL 1对RPE的影响及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作者先将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于37℃放置1周,再保存于2~8℃,并用只保存于2~8℃的同批产品作对照.126名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阴性的健康成人志愿者(平均年龄为24.6岁)被随机分成两组,暴露疫苗组59人,对照疫苗组67人,分别在0、1、6月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接种疫苗.每剂疫苗含720ELISA单位的HAV抗原.于接种前和接种第1针后1、2、6和7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2周于2007年5月24日以"左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收住我科.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数指/30 cm.验光:右眼+0.50/-0.50×85°=1.0,左眼+0.50/-0.50×25°=数指/30 cm.眼压:右眼15.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跟15.2 mm Hg.双眼外眼正常.  相似文献   
8.
睫毛耻阴虱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男,25岁,左眼睑瘙痒伴异物感8d于2004-06-28就诊,患8d前不明原因出现左眼上睑瘙痒,伴虫行异物感.眼部余无不适。追诉患2nm前有不洁性接触史,且外阴瘙痒至今。检查:双眼视光1.0.左上睑缘皮肤点状充血,可见散在细小丘疹、血痂,睫毛上见直径0.5~10mm大小呈淡白色椭圆形虫卵10余粒,有2粒已孵化,20倍裂隙灯显微镜下见睑正中睫毛体和根部各见一长1.5mm、宽1.0mm的蟹样虫体,镜下缓慢移动,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教学是眼科急诊医学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根据眼科急诊医学的特点设置临床教学内容,通过拓宽眼科急诊教学途径、加强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及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是提高眼科急诊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