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139篇
内科学   91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3篇
综合类   2228篇
预防医学   450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010篇
  13篇
中国医学   960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目的:探讨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及体外表达。方法:选择编码乙肝核心抗原C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成DNA质粒pCDNA4-C-GFP,并将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结果:通过RT-PCR检测到其RNA的表达,Confocal观察到GFP绿色荧光。结论: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对HBV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感染指标调查分析后发现:肝硬化者中有HBV感染者占77.2%(61/79),并且以男性居多占63.3%(50/79)。提示: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男女性间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59例进行了HBV二对半血清学检测的失代偿期肝硬化者分析后发现:HB_sAg、HB_eAg、抗HB_e都阳性及HB_sAg、抗HB_e、抗H_C都阳性者出现机率最高,与其余组合阳性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其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63.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硝酸酯类药物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已有较长时间,但其疗效仍有争议。目的 评价硝酸酯类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病人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检索策略 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2001年4期),MEDLINE(1966-2001),EMBASE(1980-2001),LILAC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健康科学库(1982-2001),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81-2000),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手检资料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标准 各种硝酸酯药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收集与分析 按意向治疗的原则收集数据,包括症状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压力波振幅,食管排空率,食管滞留率的变化,副作用等。计算以上改变的比值比(OR),预防1例不良事件发生需要治疗的人数(NNT)。主要结果 发现两个随机试验,但两篇报道均为交叉试验,都没有第一次分配后的治疗结果。因此其结果尚不能纳入本评价,目前正与两作联系。评价员的结论 现阶段还不能得出对临床实践的建议,评价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失弛缓症还需要多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64.
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各类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但其远期疗效如何,报道尚少见。我院1988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对治疗后随访8年以上的病例共32例,进行跟踪复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经腹腔行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捷生  陈景起 《腹部外科》1992,5(4):165-166
  相似文献   
66.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肝肿大32年,腹胀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32年前因上腹部不适在外院发现肝脏肿大,以"慢性肝炎"予以保肝治疗,但症状好转不明显,近七、八年劳动能力明显下降。近一年患者常感腹胀,在多家医院均被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机理的关系,将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发现作为本病主要抗体的PAIgG脾肾阴亏型明显高于脾虚失统型(P<0.01);OKT8+值亦显著高于脾虚失统型(P<0.05),OKT4+/OKT8+比值则明显低于脾虚失统型(P<0.05)。提示脾肾阴亏型的免疫损伤程度较脾虚失统型严重。  相似文献   
6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病,在我国缺少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在欧美国家,该病的发病率1/10万眼1演,以往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是口服解痉药、扩张疗法及手术疗法,但口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扩张疗法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较大,且有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手术疗法的创伤较大,且有可能并发吻合口狭窄。近年国外报告下食管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眼2演。我院消化内科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对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了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素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并具有简单、价廉、创伤小的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经X线钡餐,胃镜及食管压力测定确诊,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7~50岁,平均38.4岁,病程1~20年,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和返食,有胸痛者6例,气道症状者1例,按症状发生频率评分眼3演,本组患者中度6例,重度2例。根据Olsen分型眼4演,本组病例均为Ⅱ型,其中Ⅱ型早期6例,晚期2例。2治疗方法注射肉毒素患者均采用富士能400型内镜,LoT9903注射针,针头长4mm,选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注射用A型肉毒素100u,冰箱保存,温度-4~20℃,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m...  相似文献   
69.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应用探条或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胃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其中应用自制气囊扩张22例(自制气囊组),应用探条扩张23例(探条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探条组23例扩张1~9次,平均3.6次;自制气囊组22例扩张1~6次,平均2.3次。2组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首次治疗费用探条组(1542.57±281.30)元,自制气囊组(861.91±176.48)元(t=9.671,P=0.000)。扩张后3个月的疗效2组差异无显著性[探条组显效14例(61%)、有效8例(35%)、无效1例(4%),自制气囊组显效15例(68%)、有效5例(23%)、无效2例(9%),Z=-0.351,P=0.726]。扩张后6个月的疗效2组差异有显著性[探条组显效5例(22%)、有效3例(13%)、无效15例(65%),自制气囊组显效10例(45%)、有效7例(32%)、无效5例(23%),Z=2.564,P=0.010]。结论胃镜下应用探条和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简便,患者恢复快,尤其自制气囊扩张器设备简单,就地取材,疗效肯定,在基层医院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