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85篇
口腔科学   614篇
临床医学   1245篇
内科学   53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2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96篇
综合类   2692篇
预防医学   951篇
眼科学   248篇
药学   1638篇
  17篇
中国医学   900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折返是绝大多数节律规整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而可激动间隙既是折返环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折返能够维持的必需条件,因而可激动间隙是心脏电生理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深入理解可激动间隙对临床医生和心电学医生认识和揭示许多心电现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脑心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应用心可舒片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通过病例分析对心可舒片的临床应用及其组方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后牙两段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常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不足,增进固位、稳定。方法:采用两段式义齿结构、两个就位方向和插销锁连接固定。结果: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明显提高。结论:插销式分段义齿是对常规可摘局部义齿的一种补充,对主基牙过度倾斜、固位要求高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可立新和白蛋白联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可立新和自蛋白联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26例)使用可立新1mg 1次/12h,持续静滴,白蛋白10~20g/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66%,对照组有效率为2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可立新和自蛋白联合使用有确切疗效,可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1年,Guglielmi等首先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而后该技术逐渐被更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微弹簧圈工艺和栓塞技术的发展,使得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已得到迅速开展。作者对GDC栓塞治疗的21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犬下腔静脉内放置可扩张性内支撑后血管的形态学变化 ,确定支撑的内皮化进程 ,以期为临床减少内支撑阻塞、合理应用抗凝剂提供组织学的依据。  方法 :在 14只杂种犬下腔静脉内放置金属内支撑 ,于术后 1个月起 ,逐月取下腔静脉作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果 :术后 1个月左右 ,内支撑基本内皮化 ,5个月完成血管的重构。  结论 :早期抗凝治疗是防止内支撑阻塞的关键 ,首次提出内支撑放置后血管重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现行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在实际解决医患纠纷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臀患纠纷的快速增长,现行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的缺陷及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大量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医患矛盾的激化,医疗费用的增高,使我们不得不对现行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进行必要的反思。看现行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是否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为此。本文拟从平衡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促进医学发展以及能否高效、公正解决医患纠纷等四个方面设定标准来抨价现行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