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模型大鼠传统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潜在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精氨酸酶1(Arg1)的变化来判断GLDH,PNP,α-GST,Arg1是否可以作为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给予模型组灌胃1 250 mg·kg-1APAP溶液复制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在给予APAP后3,6,12,24 h,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及肝组织匀浆GLDH,PNP,α-GST,Arg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表明APAP致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GLDH,PNP,α-GST,Arg1水平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吸烟和运动对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我们对150例离休干部的肺功能进行了13年的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3.
钱伟  陈燕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2):148-151
目的 观察ICS治疗患者日间血清CD28水平变化规律,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以探讨CD28水平在哮喘患者人群中的变化,及取样时间是否影响检测结果。方法 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ICS治疗的哮喘患者82例与正常健康受试者40例,在8:00~17:00,每隔3h取血检测血清CD28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时间点CD28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ICS治疗前血清CD2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1,120=232.1,P=0.000),治疗前哮喘患者CD28水平清晨最高,后逐渐降低;经过ICS治疗之后,各时间点哮喘患者CD28水平显著降低,但在8:00(t=4.59,P<0.01)和11:00(t=3.51,P<0.01)两个时间点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CD28水平在哮喘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节律性,可作为哮喘患者诊断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或靶点。  相似文献   
104.
热塑体膜在体位固定中收缩变化规律的研究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时体膜收缩性对精确放疗定位标记中心位移的规律,减少、消除该规律对精确放疗的影响,提高3DCRT、IMRT患者摆位治疗的准确性、重复性。方法将体架、人型体模依次置于CT-Sim床,二者左右对称轴线与Y轴激光线吻合。体膜按常规于人型体模上逐张塑型,在左右、前胸三维激光线交叉处贴白胶布后沿激光线画"十",以激光线为基准观察"十"因体膜的收缩性随着时间推移,在X(左右)、Y(头足)、Z(腹背)三维方向位移,对比分析所获数据。结果体膜塑型后随时间推移在Z、Y、X三维方向上位移存在上升趋势,该趋势持续30分钟后均相对静止(P>0.05);收缩变化幅度规律为Z>Y>X,P<0.01:30 min时Z1 6.67±1.35mm,Z2 8.61±1.19mm,Y1 3.43±0.74mm,Y2 4.28±0.89mm,X 2.76±1.37mm。结论使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塑型时间是否得当,显著影响标记中心的位移进而影响摆位治疗的准确性、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讨论我院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间收治的2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声像学特征及血流变化规律。1资料及方法1.1对象28例中年龄26~51岁,平均38.6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25例,下腹部或腰腿痛18例,伴轻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1  相似文献   
106.
不同生长季节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建明  沈红  钱士辉  柯清  周擎  段金廒 《中草药》2010,41(2):305-307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模式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中总银杏酸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测定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量。色谱条件为Allti 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90∶1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外标法计算质量分数。结果银杏叶中总银杏酸范围为0.49%~3.43%。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采收期银杏叶中总银杏酸量呈逐月下降趋势,5月量最高,9月底10月初量最低。剪枝和移栽对银杏酸量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这一变化规律为确定银杏叶的栽培模式和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艾灸床运行过程中表面的温度进行分析,为实现艾灸床的自动控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将艾灸床铁丝网下20 mm作为测温平面,按照矩阵形式布置30个测温点.调节艾柱托盘与铁丝网之间的距离(包括185、245、295、335 mm),设置艾柱托盘为固定模式或摇摆模式进行艾灸床表面的温度测定.分析艾柱托盘为固定模...  相似文献   
108.
孙玲  韩璐  谢群  程慧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37-143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8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1 d及3 d的血清EGF、IL-6、IL-8、CRP、Tf、MDA及SOD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血清EGF、Tf、MDA呈现下降趋势,血清IL-6、IL-8、CRP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血清SOD水平呈现升高趋势,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多因素内容.不同药性因素,代表着中药相对独特的功能和特征性作用.对具体某药而言,其所包含的诸多药性因素,在单味药或不同方剂配伍应用中对证侯的治疗作用体现在药效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种思维模式,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药在不同经典组方配伍中药效作用发挥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药性的演变规律,阐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必然相关联系等内容,可望初步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10.
<正>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病症最常用的药物,可治疗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陈皮中含有的陈皮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的检测方法国内已有报道,但是有关它在煎煮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