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22篇
预防医学   87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0篇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专业伦理意识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伦理意识现状,加强职业伦理教育的针对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译自Gibson和Pope在美国进行的全国伦理调查所用问卷为主体,对109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和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在问卷的88个条目中,教师与医生在74个条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有14条,如:教师与医生赞成“帮助来访者举报同事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7.3%、40.7%,赞同“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提供个人建议”的比例分别为81.8%、61.1%,认同“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的比例分别为29.1%、53.7%,认同“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的私人诊所招收来访者”的比例分别为7.3%、20.4%。不同性别与年资的教师与医生在部分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我国当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伦理意识总体倾向较为一致,但在某些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环境和过去的职业培训经历可能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对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以DRG和DIP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方向。文章从改革的现实出发,对DIP相较于DRG的实施优势、问题与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单病种质量管理丰富了过程质量管理的内涵,是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利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需要从临床诊疗工作同质化、数据同质化、医疗质量评价同质化三方面发力,引导医疗机构运用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开展国家、省级和院内、院际间的质量比较,从而推进临床诊疗过程质量管理同质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实现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的必要手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践,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平台,可自动采集单病种质量管理数据并实现网络直报,便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使单病种质量管理流程高效、便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对心血管病种患者实施效果并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以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DIP政策实施前后收治的64 970份心血管病种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两种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广州医保、其他医保)对相关医疗指标的影响。结果 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实施后,广州医保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从49 060.62元下降到46 984.24元(t=-6.924,P<0.001),自负金额减少2 104.67元(t=-10.654,P<0.001),住院天数下降0.40天(t=-8.824,P<0.001),三个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医保支付方式患者的这三个指标在两个时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费用结构中有明显变化幅度的分别是综合医疗服务费(t=53.403,P<0.001)、诊断费(t=50.198,P<0.001)、治疗费(t=22.804,P<0.001)、西药费(t=-12.488,P<0.001)、血浆和血浆制品费(t=-7.93,P<0.001)、耗材费(t=-17.901,P<0.001)以及其他费用(t=-115.07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耗材费,同比减少5.53%。以“风险级别”为分层标准对人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双重差分法分层分析,政策效果仅发生在人均住院天数中“中低风险级别”和“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优化费用结构,但仍需加强控制重点费用类别,并未能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和达到促进分级诊疗目的,需提高支付标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张文  陈健  闫敏 《中国校医》2022,36(2):106-109
目的 探讨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和分组,其中单号患儿纳入为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双号为观察组(30例),按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分阶段实施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⑴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⑵护理水平相关指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业务能力);⑶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4/30)高于对照组53.33%(16/30)(χ2=4.800,P=0.028);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01);⑵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能力高于对照组(P<0.001);⑶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6~0.010)。结论 实施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 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在分析大数据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成本管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及实施路径,探讨 DIP付费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的价值赋能,为医院管理者探索智能成本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病案首页与编码质量对病种付费产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纳入研究的1056例病案首页均为该院产科、颅脑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及心外科5个科室所收纳,依照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病案首页均经针对性措施解决病案首页问题,并经校对手段质控编码确认无误(试验组,n=528),重新编码前病案首页(对照组,n=528),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及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病种付费质量包括医院数据统计分数、病案信息利用分数、疾病分组准确分数及医院经济效益分数评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出现病案内容与病案首页不符、遗漏诊断、不完整诊断和不正确诊断的病案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发生漏填、错填的缺陷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病案首页质量,对影响病案首页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有利于提升病案质量,降低病案与编码质量对病种付费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实施DRG付费对患者住院费用及服务的影响,为医疗机构提出运行建议。方法利用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的16个省(市)376家三级医院中选取患者1 064 314人次,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DRG付费实施对患者住院费用及服务的影响。结果DRG付费实施后,患者总费用降低了3.05%(β=1-e-0.03,P=0.01)、自付费用增长了28.11%(β=e0.33-1,P=0.02)、医疗费用降低了5.13%(β=1-e-0.05,P=0.04)、药品费用降低了5.13%(β=1-e-0.05,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了4.08%(β=1-e-0.04,P<0.01),而对患者住院检查费用、耗材费用、是否使用抗生素、31天是否再住院、是否手术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实施DRG付费能够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议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床位周转率,关注高CMI值患者费用,优化临床路径,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价值医疗权衡医疗成本与所获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整体健康结果。医保支付制度需要以价值为导向,以经济为杠杆,引导服务提供方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优的医疗服务。微观上,对单家机构实施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支付制度;中观层面,探索捆绑支付、以结果为导向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宏观上,实行医联体内的总额预付。通过探索适用于当前中国医疗服务特点的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支付制度,提高医疗机构内在动力,优化就诊结构,最终实现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