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06篇
  免费   5013篇
  国内免费   1745篇
耳鼻咽喉   296篇
儿科学   676篇
妇产科学   280篇
基础医学   3388篇
口腔科学   559篇
临床医学   8533篇
内科学   5805篇
皮肤病学   571篇
神经病学   1477篇
特种医学   17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1990篇
综合类   17927篇
预防医学   14149篇
眼科学   499篇
药学   7638篇
  85篇
中国医学   4595篇
肿瘤学   2109篇
  2024年   791篇
  2023年   2936篇
  2022年   2411篇
  2021年   2968篇
  2020年   2725篇
  2019年   2395篇
  2018年   1281篇
  2017年   1774篇
  2016年   2209篇
  2015年   2333篇
  2014年   3478篇
  2013年   3399篇
  2012年   4006篇
  2011年   3888篇
  2010年   3399篇
  2009年   3010篇
  2008年   4867篇
  2007年   3621篇
  2006年   2804篇
  2005年   3382篇
  2004年   2762篇
  2003年   2665篇
  2002年   1859篇
  2001年   1737篇
  2000年   1079篇
  1999年   808篇
  1998年   731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495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南京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季节指数法以及时空重排扫描法对南京市2015—2019年肺结核登记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京市共登记报告11 761例肺结核病例,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7/10万、29.39/10万、24.67/10万、26.30/10万、27.00/10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中病原学阳性5 592例(47.55%)。2015—2019年全市2月份确诊病例数较少,4月份、9月份确诊病例的较多。时空重排扫描统计发现1个一类聚集区和5个二类聚集区,主要覆盖高淳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江北新区以及鼓楼区所辖的相关街道。其中,一类聚集区覆盖高淳区全部辖区范围(8个街道),聚集时间为2015/1/1—2017/6/30 (RR = 2.32,LLR = 181.87 , P<0.001)。结论 2015—2019年南京市肺结核病例存在明显聚集区域,可以为制定科学、精准的区域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舒畅  石鑫  冷焱  许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880-1882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2017—2020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监测年度黑龙江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9起,累计报告发病数1 028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份和4月份报告最多,占96.55%;场所分布主要以中小学校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3.10%;暴发疫情规模以10~29例居多,占暴发疫情总数的65.52%;病原学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流行株由A型(H3)转变为A型(新甲H1),之后又为A型(H3)和B型(Victoria)共同流行。结论 黑龙江省流感暴发疫情冬春季高发,集中在中小学校,流感优势株变换频繁,应做好监测并及时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新疆伊宁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流行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治疗结局的因素,为该地区的结核病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伊宁市2010—2019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及诊断信息。人口学信息来源于2010—2019年《伊犁州统计局统计年鉴》,流行特征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纳入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9年新疆伊宁市共报道了472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7.16/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范围为66.55/10万(391例)~127.29/10万(727例),在4728例初治涂阳患者中,HIV检查阳性患者共665例,HIV-TB双重感染年均登记报告率为12.57/10万;男性2922例,女性1806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62∶1;16~45岁[66.96%(3166/4728)]、少数民族[84.40%(3973/4728)]人群多发;患者来源主要以转诊为主,占比为42.49%(2009/4728);患者主要为Ⅲ型肺结核[94.20%(4454/4728)];初治涂阳肺结核流行期集中在每年的3—5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强化期督导(OR=0.015,95%CI:0.003~0.077)、全程督导(OR=0.067,95%CI:0.014~0.314)、全程管理(OR=0.045,95%CI:0.004~0.526)、系统管理(OR<0.001,95%CI:0.000~0.001)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更易治疗成功。结论 2010—2019年伊宁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应重点关注男性、中年、少数民族人群,在3—5月期间对以上高危人群进行结核病筛查;加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系统管理和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河南省餐饮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河南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6—2020年共报告发生在餐饮单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占同时期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数的57.44%,发病2577人,占发病总人数的73.37%,死亡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4.29%。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100起,占总事件数的44.64%。在查明原因的事件中,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占总事件数的19.64%;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事件数量最多,占总事件数的27.33%。结论 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建立健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多部门沟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2005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山东省2005—2020年手足口病的每月发病资料,分别采用圆形分布法、集中度法、季节指数法等三种方法对其发病季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共发病1 210 835例,定基增长速度为682.14%。2005—2020年手足口病疫情年集中度M合为0.59,季节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每年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R = 0.60,平均角α为179.74°,流行高峰日为6月2日,发病高峰期为5月5日—8月1日,但各年的高峰日期有差异。集中分布法分析所得的M值与圆形分布法分析所得R值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 2005—2020 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5—8月。在其流行季节及时采取有针对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调查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及分布特点,以便更好的开展水质放射性监测和评价工作。方法 抽查北京市12个行政区共215 件乡镇地下饮用水样品,依据EJ/T 1075—1998《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 厚样法》、EJ/T 900—1994《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 蒸发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50(0.052)Bq/L,范围为(0.001~0.210)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48(0.038)Bq/L,范围为(0.002~0.261)Bq/L,所有样品的总放射性水平皆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所有行政区地下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在2018—2019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一时期不同行政区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潮白河水系的密云、怀柔和顺义较高。结论 北京市乡镇饮用水中放射性本底分布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特征女性人工流产时焦虑、抑郁情绪评估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1-7月在本院择期行人工流产者105例,其中已婚54例、未婚51例,手术流产62例、药物流产43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并比较不同特征者人工流产前焦虑及抑郁程度,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孕次、产次、流产方式者发生术前焦虑及抑郁程度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流产次数者术前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未见差异(P>0.05);未婚及手术流产者术前焦虑及抑郁情况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流产妇女婚姻状态、文化程度、产次、孕次以及流产方式均为产生术前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婚及手术流产者流产前负面情绪较高,提示临床在行人工流产中,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咨询工作,降低流产妇女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殖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情况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不孕患者,EM 67例为观察组,非EM 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膜息肉发生率,观察组r-AFS不同分期内膜息肉发生率、治疗后临床妊娠率,分析发生内膜息肉的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内膜息肉发生率(31.3%)及息肉复发率(11.9%)高于对照组(12.2%、2.4%)(P<0.05);观察组EMⅠ期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17.7%、无复发,Ⅱ期内膜息肉发生率32.0%、复发率8.0%,Ⅲ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20.0%,Ⅳ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30.0%,各期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卵巢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5.0%、复发率10.0%,腹膜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9.0%、复发率9.7%,DIE型内膜息肉发生率43.8%、复发率18.8%,EM不同病理类型内膜息肉发生率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几率较大,及时手术切除息肉可提高妊娠率,临床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前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特征对再次妊娠糖尿病复发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且前次妊娠诊断为GDM的306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本次妊娠GDM诊断标准分为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再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将复发性GDM组分为复发性GDM A组(单纯FPG异常)、复发性GDM B组(FPG正常但1hPG或/和2hPG异常)、复发性GDM C组(FPG异常,同时合并1hPG或/和2hPG异常)。比较各组前次妊娠临床特点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年龄、产次间隔≥5年比例、前次妊娠FPG、1hPG、2hPG值及OGTT异常类型比例、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比例均有差异(P<0.05),而前次妊娠前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及早产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前次妊娠2hPG>9.10mmol/L、1hPG或(和)2hPG异常及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复发性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产次间隔≥5年、前次妊娠OGTT FPG>5.35mmol/L、1hPG>10.59mmol/L、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与复发性GDM无相关性(P>0.05);复发性GDM C组与A组年龄、前次妊娠OGTT 1hPG、2hPG值有差异(P<0.05),而复发性GDM C组与B组、B组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性GDM A组、B组、C组前次妊娠OGTT异常类型构成比有差异(P<0.001),产次间隔时间≥5年、前次妊娠早产、应用胰岛素比例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及前次妊娠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GDM复发时血糖异常类型高等级的危险因素(P<0.05),前次妊娠OGTT 1hPG>10.59mmol/L、2hPG>9.10mmol/L、前次妊娠1hPG或(和)2hPG异常与复发性GDM孕妇OGTT异常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年龄、前次妊娠OGTT 2hPG值及异常类型可能会影响再妊娠复发性GDM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