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567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65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0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者 男,51岁。1997年、2004年分别在外院和我院行“垂体瘤”手术,术后做伽玛刀放射治疗。现进行性头昏、头痛伴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体检:患者神智清醒、语言流利,右侧额部见长约4cm的手术瘢痕,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1.双眼颞侧偏盲,吞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动作有力,颈部稍硬、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疾病,随着放射外科的发展,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尤其对于传统治疗方法较难治疗的基底节及丘脑附近的脑深部动静脉畸形,放射外科以其较高的闭塞率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伽玛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共振成像以其便捷、无创、敏感性高的特点仍是临床上诊断脑动静脉畸形和评价其疗效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而且,在对伽玛刀治疗之后畸形血管巢内部的脑组织和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伽玛刀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上更有其优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资料 CT诊断57例中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2例,均为单发病灶,经化疗、放疗及伽玛刀治疗55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者49例,其中肿癌占27例,乳癌占8例,胃癌占5例、肾癌占3例、肝癌占2例、直肠癌占2例、绒癌1例。原发肿瘤不清9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作用于正常脑组织的机制,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应用不同剂量的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照射,原位杂交观察c-fosmRNA和HSP70mRNA表达,免疫组化观察FOS、HSP70、GFAP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fosmRNA在照射后3h、7d出现2个高峰,HSP70mRNA在照射后1~3h即有表达。FOS、HSP70、GFAP和bcl-2蛋白表达随照射时间和部位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点。结论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定位准确、可靠。c-fos和HSP70表达说明伽玛刀照射虽局限于海马,但引起的反应却是强烈的。bcl-2具有抑制电离辐射所致细胞凋亡作用,GFAP阳性细胞反应可作为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5.
星形胶质细胞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瘤伽玛刀(γ-刀)治疗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星形胶质细胞瘤病人的γ-刀治疗结果.以性别、有无普通放疗经过、有无化疗经过、边缘剂量、病灶的平均直径、病变的病理等级、影像学上有无相对较清楚的边界为治疗结果影响因素,判定标准以病灶缩小为有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多因素条件下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32例(66.7%),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病理等级和病灶平均直径为与肿瘤控制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γ-刀对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叉神经痛(TN)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立体定向发射科治疗等。伽玛刀治疗因具有精确性高、半影小、治疗模式固定等优点,已成为常用的TN治疗手段。本研究综述了伽玛刀治疗TN的机制,靶点选择、剂量、疗效和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吴高峰  雷进  周家全  唐轶 《四川医学》2003,24(3):243-244
目的 探讨0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1997年1月至200l年8月采用0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188例,男114例,女74例,年龄31-85岁。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0.5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定位,r—Tps系统2.5版本软件进行规划,边缘剂量12-25Gy,平均17Gy,中心剂量30-60Gy,平均47.5Gy等剂量曲线30%-65%。结果 治疗后3-24月,140例获得随访:128例(91.5%)有效,无变化10例(7.1%),复发2例(1.4%)。结论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病变性质、体积、数量、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及病人自身状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安全及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伽玛刀治疗分泌型垂体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7年9月至2001年11月,248例垂体瘤经伽玛刀治疗。其中.73例年龄在16至61岁的分泌型垂体瘤获得详细随访,53例为PRL型,11例GH型,2例为ACTH型,6例为PRL合并GH型,1例为PRL合并ACTH型。7例为术后复发和残留。23例曾接受过嗅隐亭治疗。平均肿瘤容积为5.83cm^3(0.14~25.20cm^3)。边缘剂量为8~35Gy。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6例(49.3%)内分泌恢复正常。内分泌恢复正常的比率3个月后1.4%,6个月后16.4%.1年后45.2%,2年后49.3%。3例(4、1%)发生垂体瘤功能低下。1例复发二次治疗。无病例发生视路受损。结论 伽玛刀治疗分泌型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颅底大病灶的效果。方法伽玛刀治疗颅底大病灶36例,随访30例,肿瘤周边剂量11~15Gy(13.7Gy),肿瘤直径为35~52mm(41mm)。结果随访1~9年,肿瘤的生长控制率为83.4%,临床表现改善率为43.4%(13/30),无变化40%(12/30),加重16%(5/30),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13%(4/30),因症状加重接受手术者5例。结论对身体状态难以耐受或拒绝手术的颅底大病灶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颅高压表现,伽玛刀可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