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6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584篇
妇产科学   191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1295篇
临床医学   1006篇
内科学   1591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531篇
外科学   2863篇
综合类   1968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281篇
药学   45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钛合金板置入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钛合金板置入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颅骨缺损的患者先进行三维CT检查,设计个性化的钛合金板置入以修复颅骨缺损。结果:本组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感染、钛板外露及头皮血运障碍,避免了再次手术。结论:应用钛合金板修复颅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力度,抗击性强,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经雷公藤预处理大鼠异体神经移植后髓鞘损伤程度及急性期免疫排斥反应,探讨雷公藤早期免疫抑制作用及合适用药浓度. 方法取6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制备右侧坐骨神经干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D、E组5组(n=12).取18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干约15 mm,置入含200、400、800 mg/L雷公藤多甙细胞保存液(各浓度组浸泡12条神经),4℃下浸泡24 h,作为A、B、C组神经修复供体,修复神经缺损;另取6只3月龄Wistar大鼠,切取12条新鲜坐骨神经桥接于D组神经缺损处;E组将切下的自体坐骨神经立即行原位缝合.术后不同时间对移植神经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移植物CD4 、CD8 T细胞入侵情况. 结果 术后1周,A、B、C组神经纤维形态及结构较完整,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D组轻;术后1、2、4周,A、B、C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相似,移植神经片段外形及结构清晰,与周围结缔组织粘连均较D组轻;术后48h及1、2、4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髓鞘损伤,各时间点坐骨神经MBP含量B组最接近E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周,A、B、C组CD4 ,CD8 分子的IA值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雷公藤能有效降低异体神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对髓鞘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内固定术29例;对照组:应用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26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不融合、纠正后凸畸形度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可有效防止手术后畸形再发生,矫正后凸畸形彻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4.
阴囊皮瓣修复阴茎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阴囊皮瓣修复阴茎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由不同原因引起阴茎缺损的17例患者,采用阴囊皮瓣进行修复。在阴囊根部两侧阴囊前动脉之间的无血管区剥离一腔隙,将延长后的阴茎海绵体经腔隙转移至阴囊皮瓣的下方,以包绕海绵体创面,皮瓣缝合后瘢痕在阴茎腹侧。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1~9年,未出现皮瓣坏死现象,阴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阴囊皮瓣的血运丰富、组织柔软、弹性好、伸缩性强,而且此手术切口隐蔽,是修复阴茎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深入图像血氧分析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评价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深入图像血气分析方法对50例室间隔缺损肺高压(观察组)和50例室间隔缺损无肺高压(对照组)的术后6,12,24 h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深入图像血氧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氧摄取和血氧运输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织氧利用差(P<0.01),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组术后24 h与术后2,4 h比较肺氧摄取值更低(P<0.01)。结论深入图像血气分析可提供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等指标,反映出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术后在氧分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利用不良,较传统血气分析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骨延长器治疗肢体畸形并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Ilizarov支架、Orthofix肢体重建系统(Orthofix LRS)及Hybrid固定系统(Hybrid Fixation System)与Orthofix LRS的组合,对不同的肢体畸形并大段骨缺损进行矫形及骨延长治疗,同时观察其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2004年3月分别用Ilizarov支架、Orthofix LRS及Hybrid支架与Orthofix LRS的组合进行骨痂牵开/骨段滑移治疗合并肢体畸形的大段骨缺损。畸形处采用线形/楔形截骨。畸形愈合并骨短缩者楔形截骨后进行骨痂牵开骨延长术,骨不连并畸形及短缩者接合点加压与截骨矫形骨段滑移延长同时进行。[结果]矫正股骨短缩畸形7cm1例,胫骨6例,内翻畸形2例,后成角畸形2例,混合畸形2例。平均延长5.3cm(4.5—7cm),平均延长时间3.5个月,平均延长后外固定时间7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膝踝关节活动未受影响。[结论]Ilizarov支架、Orthofix LRS、Hybrid固定系统与Orthofix LRS的组合用于骨痂牵开/骨段滑移治疗合并肢体畸形的大段骨缺损均能达到矫形及骨延长的治疗目的。Orthofix LRS及Hybrid固定系统与Orthofix LRS的组合较Ilizarov支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7.
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治疗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术前的计划,缺损的辨认和稳固的重建是成功翻修手术的基础。应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目前使用特殊的重建方法行髋臼重建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上髋关节翻修手术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针对髋臼骨缺损建立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程序。本文就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109.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110.
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BMP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I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16w,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异体DBM复合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