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5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9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99篇
内科学   46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1648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33篇
  6篇
中国医学   2271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ells bearing the form of the TCR make up only 1–3% ofT cells in the adult murine thymus and peripheral lymphold organs.Evidence from studies of nude mice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of at least some T cells is thymus dependent; however, untilnow it has not been directly demonstrated that cells are exportedfrom the thymus. In this paper we have used the technique oflabelling thymocytes in vivo with FITC, followed by flow cytometrlcanalysis to trace cells emigrating from the thymus to the spleen.Using this approach we have been able to demonstrate for thefirst time that T cells are exported from the adult murinethymus to the spleen.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cells emigratingto the spleen are a selected subset of thymocytes being heatstable antigen positive, Thy-1+, and expressing low levels ofCD44 (Pgp-1). In addition, investigation of TCR V; gene usageamong adult + thymocytes, recent emigrants, and spleen cells,indicated a selective emigration of cells expressing certainVgenes.  相似文献   
62.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补肾健脾方药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影响,取10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E3阳性对照组、中药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完整双侧卵巢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用药满12周后处死,分离L3腰椎体及左侧股骨,进行骨矿密度、骨矿含量、表观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补肾健脾方药能明显维持切除卵巢大鼠椎体及股骨的骨矿密度、骨矿含量和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64.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肝肾亏扣则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致病热缠绵,病情反复波动,治疗上必须有的效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挖掘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对高频药物、用药模式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方法:搜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2000—2021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后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与无监督熵聚类等算法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及新处方等结果进行输出,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处方200首,共涉及206味中药,高频药物包括甘草、白鲜皮、薏苡仁、茯苓、生地黄、金银花、蝉蜕、地肤子、防风、牡丹皮等,药性以寒性(52.76%)居多,药味以甘(38.89%)、苦(33.37%)、辛(21.96%)味为主,归经以胃经(1 138次)、脾经(1 088次)、肝经(1 061次)居多,并且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新处方6个。结论:小儿湿疹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解表药为主,治疗以疏风清热,燥湿健脾,养血活血为主要大法,分析结果与本病诊疗指南较为吻合,可为小儿湿疹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将造模组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组后开始给药,灌胃剂量为1 mL/100 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的受试物,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脂四项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胃肠激素,即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液调节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和心房利尿钠肽(ANP),以及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结肠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水孔蛋白(AQP)3、胃AQP4的表达位置及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升高(P<0.001),HDL-Ch水平降低(P<0.05),血清MTL、GAS水平降低(P<0.001,P<0.01),VIP升高(P<0.001),ALD、ADH升高(P<0.05,P<0.001),A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TP、ALB水平降低(P<0.001,P<0.05)。结肠绒毛、胃黏膜出现大量脱落情况,结肠AQP3荧光强度降低,胃AQP4荧光表达增强,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升高,MTL、GAS显著升高,VIP水平显著降低,ALD、ADH水平降低,ANP显著升高,结肠、胃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肠AQP3荧光表达增强,胃AQP4荧光强度减弱,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增强。结论:健脾祛湿方可降低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有健脾祛湿之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Occludin、AQP3、AQP4的表达,保护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水液代谢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脾的形态及其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测量统计了己固定的正常脾200例,结果如下:脾的度量,测得均值。成人脾长9.70±2.68,宽6.89±1.28。厚3.5±1.18厘米;儿童脾长6.41±1.24,宽3.91±1.03.厚1.93±0.59cm.脾的外形受各种因素影响变化较大,按外形投影图分为三角形106例(53.0±3.53%)。长圆形85例(42.5±3.50%),圆形9例(4.5±1.50%),脾的切迹与分叶,前上缘切迹1个者42例(21.0±2.88%),2个者66例(33.0±3.32%)3个者47例(23.5±2.99%),4个者19例,(9.5±2.10%),无切迹者15例(7.5±1089%),后下缘无切迹者124例(62.0±3.25%)。1个者54例(27.0±3014%)。多者达3个;脾分叶者24例(12.0±2.3%),副脾在脾门处出现8个(4%)。  相似文献   
69.
应用B超对168例施行肝动脉导管栓塞(TAE)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了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动态观察,并对其中有明显上腹部疼痛的34例进行了胃镜对照检查。结果发现TAE后胆囊病变最常见(123/168),占73.2%;其次为胃、十二指肠病变,占15.5%(26/168);胰腺病变为1.2%(2/168);未见脾脏病变。结果表明TAE后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70.
刘芳  任平  李月彩  黄熙 《医学争鸣》2001,22(10):881-884
目的:探讨脾虚证时胃肠激素改变与胃肠运动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实验性脾虚证大鼠不同造模时间(7d,14d),胃窦,十二指肠,空肠,下丘脑及血浆中生长抑素(SS),缩胆囊素(CCK)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四君子汤预防组比较,通过体内埋藏电极和传感器记录胃,肠电-机械活动进行造模前后自身比较,结果:脾虚早期(7d),SS在下丘脑,血浆中含量升高,外周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CCK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升高(P<0.01),胃电一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肠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升高(P<0.01),电慢波节律下降,振幅升高(P<0.01),脾虚晚期(14),SS在下丘脑,血浆中含量下降,外周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CCK参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在血浆和肠道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胃机械活动节律下降(P<0.01),振幅改变不明显,电慢波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肠电一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经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动物体内激素含量及胃,肠电一机械活动变化均无显著意义,结论:脾虚证时胃肠激素改变与胃肠运行异常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且随病程发展呈动态变化,四君子汤对此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