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8篇
中国医学   44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口服片剂分劈后的重量差异性.方法 收集常分劈服用的12种处方药片,采用手工分劈和刀刻分劈,用<美国药典>(第24版)中适用于整片药片的剂量单位一致性测试,分析分劈药片的重量一致性.结果 手工分劈的片剂中有6种未通过一致性测试,刀刻分劈的有5种未通过一致性测试.带有刻痕的片剂较无刻痕的分劈效果好.结论 药片分劈导致了高比率的质量变异,仅适用于一些低毒和剂量-反应关系相对平坦的药物.  相似文献   
73.
我院皮肤科门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科门诊用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皮肤科门诊处方37 252张,从皮肤科药品用量、金额、品种及剂型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自制制剂金额在我院皮肤科门诊用药总金额中所占比例最高,达43.5%,国产药次之,然后是合资和进口药品。结论:皮肤科门诊用药以自制外用制剂用量大,药价相对较低。制剂工业应多研发药效佳、费用低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74.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self-reported influences on intern prescribing practice. DESIGN: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PARTICIPANTS AND SETTING: Ten interns practising in two urban teaching hospitals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RESULTS: The interns identified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improve their confidence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allow them to extend their existing skills. These were approachable, available and up-to-date teachers (most often registrars and subspecialty nurses and pharmacists); timely, releva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uch as interactive bedside teaching); concise and widely accepted resources (such as prescribing pocket guides); and a constructive manner on the part of senior staff for dealing with prescribing errors. Interns also identified influences that are detrimental to confidence, conflict with their perceptions of appropriate prescribing and inhibit learning and skills acquisition. These were unapproachabl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remote teachers (most often consultants); theoretical, inconsistent and irrelevant teaching (such as grand rounds or didactic education sessions); inconsistent and inaccessible resources; and a confrontational and accusatory way of dealing with prescribing errors. The added pressures of time, hospital hierarchies and the indirect influence of drug company promotion also impeded acquisition of good prescribing habits. CONCLUSIONS: At a critical time in skills development, interns encounter many forces that can potentially impact on prescribing practices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ways. Our data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face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interns and may be useful in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prescriber education programmes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junior doctors.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系列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相关基因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服药前后胃黏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治疗后癌基因蛋白P21显著降低,P<0.05;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P21的表达水平,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76.
611张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度门诊处方8736张,对舍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逐一审查,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审查抗菌药物处方3993张,其中不合理处方611张(15.30%),主要在给药方案、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提高抗菌治疗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依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调查本院门诊对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门疹1 529张麻醉处方其中癌症患者所用1 160张麻醉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替啶注射液DUI值为1.59,盐酸吗啡缓释片为1.23,磷酸可待因片为0.91。结论本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哌替啶的使用频率过高,与“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病因、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和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21天。观察证型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 I)评分。结果:中风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相关疾病,肝阳暴亢是前三天的主要证型,以后逐渐减少,风痰瘀阻前三天略少于肝阳暴亢型,以后逐渐增多。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在前21天占所有证型的95%左右。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降低,B I评分升高。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提高B I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证型,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占有主导地位。从证型推出,肝阳暴亢化风可能是中风病“风、火、痰、瘀”级链反应的始动因子。以平肝泻火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通腑化痰为治法的小复方,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提高B I评分,为中医药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79.
金顺姬  段链  黄梅  杨静玉  于海  赵余庆  吴春福 《中草药》2003,34(12):1114-111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3 d)和抗坏血酸(50,100,200 mg/kg×3 d)对方剂Ⅰ和Ⅵ(临床等效量×3 d)所致的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能够保护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J和Ⅵ对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