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2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635篇
妇产科学   958篇
基础医学   750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1180篇
内科学   1096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562篇
综合类   14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829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692篇
  11篇
中国医学   288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810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成  孙宁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1):51-51,53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与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待产或临产的孕妇826例,在肛查或阴道内诊前取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GBS和UU检测。结果 UU和GBS皆阳性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单一病原体阳性组和全部阴性组(χ^2=7.45、8.36,P〈0.05)。结论 UU和GBS之间可能通过协同作用而引起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52.
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年龄≤3岁,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分布与观察组无差别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对照组,作临床评估及BAIP检查,必要时作腕骨X线摄片检查。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BALP,判定有无佝偻病及是否为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结果观察组中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15.0315,P〈0.01)。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有关,对于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佝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异氟烷吸入在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降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患儿分为2组:高位硬膜外麻醉组(20例)和全麻异氟烷吸入组(20例),观察比较2组的降压效果。结果2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结束时心血管指标恢复平稳,与全麻异氟烷吸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结论2种降压方法均可行控制性降压,高位硬膜外麻醉使婴幼儿心血管反应更加稳定,对循环系统的扰乱程度轻,保护了婴幼儿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4.
目的:通过对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接受动脉导管早期结扎术者与仅接受消炎痛(indomethacin)治疗者的临床记录回顾性分析来寻找和确定更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方向。方法:我们把1996年7月至2003年12月治疗过的40例体重不足1500g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分为接受消炎痛的治疗者与未给予消炎痛而直接接受外科结扎者,对其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消炎痛治疗者与外科手术者中的生存者与死亡者进行比较,二者在患者的体重,孕龄,伴随的心脏畸形,动脉导管的大小,消炎痛治疗并发症,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消炎痛治疗者与外科手术者进行比较,仅在并发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消炎痛治疗者有7例出现并发症(36.8%),而外科手术者的5例死亡也与患儿的术前状态密切相关。结论:对体重不足1500g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而言,因受消炎痛用药条件的限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失败率,早期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5.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出生或就医于29个协作单位存活的早产儿2684例,胎龄小于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常规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婴儿数目相近.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两组孕母并发症、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比例、单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阿氏评分、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轻重比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13/1 390),常规组为35.5‰(46/129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指导父母对早产儿出院后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低机械通气参数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较低机械通气参数(IPPV+PEEP)治疗组和常频机械通气参数(IPPV+PEEP)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52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45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44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27例,死亡11例,放弃治疗6例。存活者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9h(最短10h,最长120h)。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肺出血治愈率,可大大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死亡率。低机械通气参数比常频机械通气参数优越。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28例早产儿采用医务人员和家长相结合的摸式,按照鲍秀兰教授主编的0~3岁教育大纲进行早期干预(教育),设为干预组;90例出院后家长拒绝干预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定期随访,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和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DQ)。对脑损害较重的患儿给予新生儿期后的继续治疗。对两组早产儿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一周岁半时,除一例伤残儿外,体重、身长、头围均达正常,而对照组有17例体重或身长低于正常(P<0·01);干预组各个能区的DQ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一周岁半时平均总DQ(103·1±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P<0·01),干预组总DQ<70仅1例(1/128,0·78%),而对照组有6例(6/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5);干预组脑瘫发生率0·78%(1/128),低于对照组的3·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1)。结论医务人员和家长密切配合,对早产儿早期干预(教育),可促进体格和智能发育,减少伤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与高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剖宫术取出孕21 d大鼠作为早产鼠,分别置早产鼠于85%高氧环境下3、7和14 d,各组均以空气组早产鼠为对照,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高氧组和空气组肺组织FAK多肽表达进行定位、定量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FAK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FAK mRNA和蛋白在空气组早产大鼠肺组织均有较高水平表达,高氧暴露3、7和14 d后,FA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高氧14 d最明显。结论高氧抑制FAK表达是导致正常肺泡化过程受阻以及不成熟肺组织损伤后异常修复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毛细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9.
为提高小于胎龄儿今后的生活质量,探讨其出生后即刻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正确评价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营养状况,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5月出生的早产小于胎龄儿、足月小于胎龄儿、足月适于胎龄儿的血生化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早产小于胎龄儿(A组)27例,胎龄30~36(33.04±1.51)周,体重1020~1565(1235.67±145.57)g;足月小于胎龄儿(B组)35例,胎龄37~41(38.33±1.06)周,体重1500~2000(1801.67±123.99)g;足月适于胎龄儿(C组)30例,胎龄37~41(38.87±1.31)周,体重2595~3885(3331.94±363.20)g。出生时…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产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DEX) VitK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疗效。方法将264例胎龄<35周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A组产前母亲应用DEX组133例,孕妇在分娩前静脉点滴DEX 10 mg/d,连用2 d。B组产前母亲联合应用DEX与VitK1组(DEX VitK1组)44例:孕妇在分娩前静脉点滴DEX外,给予VitK110 mg/d,连用2~7 d。C组分娩前母亲未用DEX和VitK1为对照组,共87例。婴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了解是否存在PIVH及其程度。结果3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DEX组52.6%,DEX VitK1组31.8%,对照组65.2%,3组间有显著差异(χ2=13.469 P=0.001);DEX VitK1组重度PIVH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产前联合应用DEX与VitK1能够显著降低早产儿PIVH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