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5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1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国际顶级综合类科技期刊公众传播模式及特点,为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以Altmetric Top 100入选论文数量最多的NatureScience和PNAS三刊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公众传播产品、媒体传播体系和新闻媒体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模式和特征。对照分析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科技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的公众传播特点。【结果】 以《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为代表的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能力提升迅速,但仍存在新闻传媒人才短缺、期刊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众传播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结论】 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着力增强传媒人才培育、集约化品牌发展、公众传播机制建设,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现有条件下我国建设化学专业刊群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我国专业期刊集群建设和期刊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以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在我国期刊发展现有环境下化学专业刊群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启示。【结果】 中国化学会通过专业期刊集群建设、数据整合,为我国化学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国产优质化学期刊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合作平台,但在规模、学术质量、运营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结论】 专业刊群建设应勇于突破固有观念屏障,以优质数据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构建期刊协同发展格局,为我国相关专业学科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国际化英文科技期刊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生物安全与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B&H)的办刊实践,归纳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背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及获得的成效。【结果】 B&H创刊3 年以来,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DOAJ、RCCSE、CSCD、Scopus、CSTPCD等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出版质量和规范性达到国际评估机构的认可标准。【结论】 B&H可填补我国生物安全学科领域期刊的空白,通过坚持国际化办刊之路、吸引优质稿源、积极策划专刊出版、多渠道宣传推广等特色举措,使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助力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数据期刊科学数据质量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为促进科学数据质量提升,建立数据期刊质量评审行业标准和规范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以《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的数据质量评审实践为例,对元数据质量评审、实体数据质量评审、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初稿对照评审3个方面发现的主要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有:元数据内容不完整,表达不规范;实体数据和元数据、数据论文中的数据描述不一致;实体数据的研发方法有疏漏,或缺少科学依据;实体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实体数据内容不完整;实体数据内容不一致;引用实体数据不标注出处,或者标注不规范。【结论】 目前数据质量评审发现的问题比较多,这与当前的科研评价机制、部分作者对待数据缺乏严谨态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发展的可行途径。【方法】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现状以及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发展的瓶颈,并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介绍其封面设计团队的建立和运营经验,展示封面设计在其期刊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中文科技期刊在编委人才梯队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主动发现和利用青年人才,能够建立稳定的封面设计团队,呈现高水平的封面设计,进而显著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结论】 封面质量建设对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紧密结合中文期刊自身发展特点,善于借助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是中文科技期刊突破封面发展瓶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生物医学科技论文存在的主要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 COI)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Retraction Watch 数据库,收集2016—2021年生物医学期刊中因COI相关问题被撤销、更正或关注的9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论文及其处理(撤稿、更正或关注)声明的主要特征、存在的COI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5篇论文中,72篇被撤销,23篇被更正或关注。论文存在的主要COI问题包括COI披露不完整(46.3%)、确实存在COI(18.9%)、对已披露COI的完整性存在质疑(12.6%)、潜在的COI披露不完整(12.6%)、COI披露错误(5.3%)等;具体COI表现为作者与企业(42.1%)、其他研究者(9.7%)、其他作者(7.0%)、研究机构(6.1%),以及期刊编辑或审稿人(5.3%)等之间存在的潜在COI或COI。【结论】 生物医学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多种COI问题,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建立并完善COI相关编辑政策,可预防COI相关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发表偏倚。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国际主要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面向科技期刊服务的业务特征,为国内科技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13家典型的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总结其业务范围及产品和服务方案,并结合国内同类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专业化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的发展趋势。【结果】 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的业务范围覆盖学术出版全过程,近年来呈现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更加分工细化的趋势。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其规模和业务范围大于国内同类企业。【结论】 利用好技术手段,发展成熟完善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产业,有利于科技期刊将资源集中于核心内容,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从读者和期刊两方面进行调研,对比分析科技期刊通过邮件推送进行宣传,从而促进学术成果有效传播,增强用户黏性的策略,为我国科技期刊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例调研、案例分析及对比,分析不同做法对邮件推送结果的影响,给出优化的方法和建议。【结果】 问卷调研结果反映的用户需求与同行期刊和中国激光杂志社邮件推送实例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科技期刊在进行邮件推送时,要先了解邮件推送目标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对邮件推送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结论】 精准性是邮件推送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合适的主题、时效性强、恰当的推送频率也是推送工作需注意的要素。  相似文献   
29.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basic needs and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is largely borne out of power imbalance across scale. In examining these power dynamics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inequalities, scholars have deployed Feminist political ecology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situate gender and other forms of vulnerability as emerging from unequal power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ecology of health to emphasise the health implications of inherent relational powe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lthough appealing, the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ver time have proven to be limiting in the study of intersectional vulnerabilities such as gender-based violence and water insecurity which reflect multiple dimensions of unequal power structures. This study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space for the study of inequalities in health geography by demonstrating the utility of incorporating feminist political ecology with political ecology of health to form an integr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 Feminist Political Ecology of Health (FPEH). This propos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gives guidance for engaging with a suite of ques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multifaceted problems such as water insecurity and gender based-violenc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se theoretical issues and then discusses how FPEH can enrich research on water security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相似文献   
30.
骆瑾  王昕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2):274-588
【目的】 研究“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校内发文量与学术影响力间的关系,探讨学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继续推动高校和学科建设的策略。【方法】 依据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24种“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校内发文量、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综合排名,辅以EI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情况。【结果】 有18种高校学报的校内发文比例较高,具有较强的内向性;大部分学报的校内发文比例呈下降或波动稳定趋势,开放办刊的同时也流失了部分校内优质稿件;基金论文比普遍较高;23种学报的影响因子在0.5上下波动,特色优势不明显。由此可见,校内发文比例不直接决定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拓展稿源,提升论文质量。【结论】 “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需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设定特色栏目吸引特色论文;挖掘本校学者资源,提升校内发文质量;坚持科学评价导向,让高校涌现的高水平成果落地生根,推进大学各学科发展,共创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