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国际数据期刊出版质量控制政策的调研与分析,为我国数据期刊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47种国际数据期刊的数据论文提交指南、同行评议方式与标准和作者服务策略三方面的编辑出版政策进行梳理,提炼数据期刊出版质量控制政策的共性要素与特性要素。 【结果】 国际数据期刊的出版质量控制政策着重阐述数据提交规范、数据论文结构(包括传统学术论文继承信息、数据基本信息、数据生产信息、数据重用信息)、同行评议模式、同行评议标准(包括传统学术论文常规审查标准、数据生产方法审查标准、数据审核标准、数据-论文-元数据一致性审核标准),并重视拓展作者服务(提供数据论文写作培训和撰写工具、加强与作者的互动)。 【结论】 数据期刊出版质量控制机制是数据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建设数据期刊时,可参考国际数据期刊已有的良好经验制定出版质量控制政策,使得数据论文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政策可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当前数据出版实践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对策。【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梳理数据出版的概念与一般流程;采用网站调研法,总结Scientific Data与《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两种数据期刊在数据存储、数据评审、数据引用3个关键出版环节的实践情况及差异。从科研人员的数据需求与权益出发,思考当前数据出版实践的不足与对策。【结果】 当前数据出版面临数据存储设施建设不足、数据评审体系不健全、数据知识产权争议较大、数据引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与挑战。【结论】 数据出版的多元主体应共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科学数据存储,完善数据评审体系以保障科学数据质量,重视数据知识产权以推动数字资产管理,规范数据引用以促进科学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国外代表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政策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论文出版乃至科学数据的共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差异,构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结果】从数据计划、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发布、数据共享6个阶段,展开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的具体政策内容。【结论】建议制定基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期刊政策,并健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政策中的数据质量和评议标准,加强数据期刊与数据存储库的建设与合作,同时鼓励该学科类数据期刊采用国际引用与共享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梳理《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的实践和特色,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系统设计框架、服务功能、数据出版类型、数据论文结构框架、数据政策等进行全景扫描,归纳取得的成效。【结果】《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含量高、功能齐全、数据论文结构规范、数据政策较为完备,在国内期刊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与国际数据出版接轨的基础。【结论】《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数据论文数量占比较低、数据评审机制有待规范、数据出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要对标国内外数据出版期刊的经验,完善数据出版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在国际平台注册、认证与索引中扩大平台知名度,争取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优化出版管理团队、规范数据评议方式与标准、培养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梳理数据出版模式及政策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出版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数据出版划分为数据仓储、数据期刊、数据与论文联合出版三种模式,调研各数据仓储、期刊官网及平台,探究不同出版模式的关键要素与特征,以及其对应的数据出版政策,提出生命科学领域数据出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果】 数据仓储的出版模式较为普遍,但其建设完备性与质量控制性低、服务方式单一;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比较缺乏;数据政策涵盖要素较全面,但仍需完善数据出版激励机制、存储标准等要素。【结论】 数据期刊应当注重数据仓储规范,加大数据管理力度;设立本领域数据期刊,提升期刊认可度与影响力;重视学者共享数据的激励机制建设和权益保护,明确数据存储、质量控制等政策,促进融合多形态学术成果的数据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梳理国内外数据出版理论成果与具体实践的基础上,从学术传播角度厘清数据出版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出版概念和内涵、具体形态、主要障碍。【方法】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数据出版与传统论文出版的异同,及这些差异带来的理论和实践挑战。【结果】研究发现,数据出版不仅仅是数据本身的共享,还应包括数据相关信息的出版。出版主体是多样化的,出版过程涉及多主体合作。其出版模式不仅有出版机构控制模式,还有非出版机构控制模式和混合模式。【结论】当前数据出版的主要障碍是伦理规范缺失导致数据出版学术“奖惩”功能失效,亟需制定数据出版的伦理规范、用稿机制规范、数据引用规范和元数据标准,通过上述规范将数据出版纳入学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剖析化学学科领域科学期刊的数据发表政策,了解期刊数据政策的现状。【方法】以ACS期刊为例,以期刊投稿指南为数据源,梳理和比较分析ACS期刊对发表论文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共享的要求。【结果】ACS的47种期刊要求论文作者将数据作为支撑信息提交,对于包含序列数据、结构数据、电子显微镜数据、微阵列数据、转基因生物和突变体五类特定类型数据的论文要求将该数据存储到推荐的数据仓储中,涉及五类数据的期刊总共有20种。【结论】可作为化学领域科研人员在ACS上发表论文的参考依据,为国内学术期刊数据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我国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实现对医药卫生领域数据集的规范化描述.方法 ①分析卫生领域各类数据集的描述需求,把数据集需要描述的内容归纳为6个方面,并且分析元数据规范的不同使用需求;②使用子集、实体和元素的结构层次来组织元数据内容,并制定对元数据内容与规则进行定义和约束的方式;③使用摘要:表示的方式来表述元数据规范.结果 建立了包含核心元数据和参考元数据的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由7个元数据子集构成.核心元数据包含18个元素或实体的核心元数据,参考元数据包含28个元数据元素或实体.结论 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将会促进卫生领域数据集的规范化描述,保证数据集的统一发布、管理与检索,以及数据资源的有效交流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数据出版相关环节、利益主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给出我国数据出版发展建议。【方法】调研数据出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数据出版实例。【结果】数据出版涉及5个基本环节、3方利益主体和1个独立评价机构;存在3种数据出版形式和不同的数据引用格式。【结论】数据出版是未来科研成果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我国应从政策上将数据出版纳入科学评价体系,制定规范数据出版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必须逐步转型并联合,做好数据版权保护和数据有效保存与重复利用;期刊编辑部应发挥联系各利益主体的纽带作用,做好宣传与引导,促进高质量数据的发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各个角度呈现我国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关于期刊开放科学数据的认知现状,为期刊科学数据开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确定调查内容,利用问卷星平台对我国期刊编辑和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关于学术期刊开放科学数据的发展前景、担忧的问题,以及所需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共获得950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科研人员有效问卷和205份期刊编辑有效问卷。【结果】 我国科研人员在向国内外期刊投稿时遇到期刊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普遍,很多期刊编辑对于期刊开放科学数据并不是非常了解;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基本都认为期刊开放科学数据有利于科研发展,双方均认为中文期刊开放科学数据是必然之势,但是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国家的鼓励性措施、强制性措施均是促使期刊实施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的可行方式。【结论】 科技期刊需加强开放科学数据的宣传,加深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开放科学数据的认识;加强对原始数据的重视,提升期刊编辑对于文章原始数据的理解,并有意识地加强与作者关于原始数据的沟通,为原始数据全面开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开放同行评议的大背景下,探讨会议论文同行评议得分与其被引频次的关系,从而分析同行评议结果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在科研评价中的关系,为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基于OpenReview平台提供的ICLR会议论文的公开评审数据,将全部论文划分为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和拒收论文三类,运用文献计量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究论文的同行评议得分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 三类论文在评审得分和被引频次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行评议得分与被引频次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同行评议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在科研评价方面的一致性较高,但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文献计量指标应是对同行评议的重要补充。科研评价体系应该是建立在定性同行评议的质量评价基础上,融合定量文献计量指标,形成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融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地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频次的增加,但不应忽视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仅限于是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结论 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医学科技论文存在的主要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 COI)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Retraction Watch 数据库,收集2016—2021年生物医学期刊中因COI相关问题被撤销、更正或关注的9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论文及其处理(撤稿、更正或关注)声明的主要特征、存在的COI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5篇论文中,72篇被撤销,23篇被更正或关注。论文存在的主要COI问题包括COI披露不完整(46.3%)、确实存在COI(18.9%)、对已披露COI的完整性存在质疑(12.6%)、潜在的COI披露不完整(12.6%)、COI披露错误(5.3%)等;具体COI表现为作者与企业(42.1%)、其他研究者(9.7%)、其他作者(7.0%)、研究机构(6.1%),以及期刊编辑或审稿人(5.3%)等之间存在的潜在COI或COI。【结论】 生物医学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多种COI问题,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建立并完善COI相关编辑政策,可预防COI相关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发表偏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学论文“统计学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学期刊学术及编辑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审读已发表的医学论文,结合典型案例,对其中的“统计学处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医学论文“统计学处理”部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统计学处理”内容不全,多组比较未交待两两比较的方法,统计软件与统计推断方法混淆,统计学基本概念模糊,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方法不一致,“统计学处理”与“结果”内容不一致,“统计学处理”中含有“结果”部分的内容。【结论】为了避免“统计学处理”中的错误,编辑应加强对统计学知识的学习,注意全文各部分统计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期刊应建立统一的编辑规范,严格按照正确的统计学方法修改论文;审稿中应充分发挥统计学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情况,探讨医学学术不端论文的有效防范对策。【方法】 以2021年6月3日至12月31日NHC通报的309篇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特征(职称、科室、工作单位、署名作者数)、论文特征(发表与撤回时间、被引用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09篇学术不端论文共有署名作者1378位,被通报作者数为1019位,共计被通报1168人次。除不知情作者(36位)外,有174位署名作者未被工作单位通报处罚。1019位被通报作者中,69.08%的作者工作单位在山东;81.24%的作者拥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医师与护师分别占84.09%与11.49%;骨科领域作者最多(占7.85%)。(2)截至2022年1月31日,309篇学术不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6次;有撤回声明并注明撤回日期的论文有201篇,撤回后其新增被引频次平均为3.9次/篇。仅30篇(14.93%)论文撤回后未再被引用。(3)论文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162篇,52.43%),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138篇,44.66%),编造研究过程(101篇,32.69%),不当署名(74篇,23.95%)与图片造假(31篇,10.32%)。【结论】 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编造研究过程;部分作者存在多次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医学学术不端论文防范与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层面、医学科研机构、国内医学期刊等需要携手共筑抵抗医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围墙,维护学术道德、净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医学论文中常用描述性统计指标的审核,保证论文的科学性,提高论文质量。 方法 从统计描述的角度,对医学论文中统计描述性数据审核的要点进行了总结,并对一些隐蔽性很强的问题进行了举例辨析。结果 介绍了医学论文中定性和定量资料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学指标,对这些指标数值的审核要点进行了总结。结论 总结出的医学论文中常用描述性统计指标的审核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论文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综合定量分析同行评审专家对零被引论文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的评审意见,阐明科技论文发生零被引的内在原因。【方法】利用CNKI学术文献总库提取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2012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分析了零被引论文与论文第一作者类型的关系,利用保存的2008—2012年期间的同行专家审稿意见,对零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作者对零被引论文贡献大小为研究生(47%)>副高(23%)>初中级(17%)>正高(13%);44%的同行评审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涉及的科学问题属于国内领先,但超过90%的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存在严重缺陷。【结论】严重的稿件质量问题与零被引论文产生密切相关,减少科技期刊论文的零被引率,需要“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