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724篇
  免费   32920篇
  国内免费   21805篇
耳鼻咽喉   6821篇
儿科学   6736篇
妇产科学   5754篇
基础医学   22870篇
口腔科学   5359篇
临床医学   82177篇
内科学   52203篇
皮肤病学   5159篇
神经病学   10754篇
特种医学   220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34312篇
综合类   128227篇
预防医学   35384篇
眼科学   5633篇
药学   77309篇
  501篇
中国医学   51859篇
肿瘤学   19314篇
  2024年   5202篇
  2023年   17288篇
  2022年   13192篇
  2021年   15527篇
  2020年   14622篇
  2019年   13753篇
  2018年   8725篇
  2017年   15534篇
  2016年   17577篇
  2015年   20341篇
  2014年   28543篇
  2013年   30891篇
  2012年   43863篇
  2011年   46969篇
  2010年   42590篇
  2009年   36729篇
  2008年   38559篇
  2007年   34620篇
  2006年   28231篇
  2005年   21909篇
  2004年   19327篇
  2003年   12357篇
  2002年   8315篇
  2001年   7543篇
  2000年   5968篇
  1999年   5321篇
  1998年   3073篇
  1997年   2342篇
  1996年   1699篇
  1995年   1389篇
  1994年   1414篇
  1993年   1617篇
  1992年   1414篇
  1991年   1396篇
  1990年   1171篇
  1989年   1047篇
  1988年   857篇
  1987年   591篇
  1986年   431篇
  1985年   267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任建华老师临证将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患者分为3型.肝肾阴虚,湿热伤阴者治以清热养阴,荣筋养骨;肾虚督寒,余热未解者,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肾精不足,痰瘀阻络者,治以补益肾精,化瘀祛痰,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牡蛎钙补肾中药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中骨形成蛋白-4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足够数量的成骨细胞(OB),用改良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鉴定0B.用含药血清进行细胞培养48h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0B中BMP-4和Smad5、6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空白组比较,牡蛎钙补肾中药组可明显上调OB中BMP-4和Smad5 mRNA表达,下调Smad6mRNA表达.结论:牡蛎钙补肾中药血清可以提高OB中BMP-4和Smad5基因表达、降低Smad6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单刺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和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单刺十七椎的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5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单独针刺十七椎,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十七椎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d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加减大黄廑虫丸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ECV-5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加减大黄磨虫丸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0.05—0.20g/ml浓度的加减大黄鹰虫丸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加减大黄廑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5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08.67±17.16、132.67±16.50、78.33±13.50和18.67±6.66;Matrigel实验显示,加减大黄磨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5.67±1.53、22.33±1.53、16.33±2.52和2.33±1.53,可见抑制细胞移行和管腔形成的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加减大黄廑虫丸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1病例资料 患儿,男,系第3胎第3产,孕37周自然娩出,出生6h全身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61μmol/L,HB80g/L。母亲生育史:孕3产3,第2胎出生后发生严重的黄疸,存活5d。疑新生儿溶血病送检。血型血清学检测:(1)血型定型:患儿A、RhD阴性(实为阳性),母O、RhD阴性。(2)直接广谱抗球蛋白实验强阳性。(3)抗体鉴定:患儿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在抗人球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乙醚放散提取致敏在红细胞上抗体,放散液与一组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不发生凝集,在抗人球蛋白、酶介质中与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与D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和自身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4)效价测定:患儿抗D效价1:128,母体抗D效价1:256。  相似文献   
996.
茶黄素复合物中单体对照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懿  王奕  屠幼英  蒋振华  吴媛媛 《中草药》2009,40(12):1919-1921
目的 研究茶黄素复合物和单体的对照品分离制备.方法 AB-8树脂吸附茶黄素,乙醇梯度洗脱得茶黄素复合物,进一步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茶黄素单体.结果 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20%、30%、40%、50%、6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洗脱速度为2 BV/h,制得质量分数80%的茶黄素复合物.以制备色谱进一步分离获得质量分数90%以上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以及质量分数大于70%的茶黄素的单体.结论 大孔吸附树脂和制备色谱结合可以从茶黄素复合物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单体对照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补肾抗衰片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  胡玮  张学农  张玮 《中草药》2009,40(1):40-45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niB,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99.
自拟柴丹乙肝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除湿类中药配伍配合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半年治疗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53.3%。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自拟柴丹乙肝汤配合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有和解少阳,清热除湿解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椎动脉血管表达的意义及复方川脊片的干预效果。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颈复康组,复方川脊片组。硬化剂注射法造模,4周后,模型组,颈复康组及川脊片组分别以生理盐水、颈复康及川脊片混悬液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椎动脉血管MMP-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搏动指数提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增加,MMP-2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搏动指数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MMP-2表达较少(P<0.05)。结论:部分的抑制MMP-2在椎动脉的表达可能是复方川脊片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