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用清、润、通、降四法治疗本病,并重视调理脏腑功能,对久病不愈者,从痰瘀论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2.
不同治法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对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LPS(2.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模型组及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肺组织致炎因子TNF-α、IL-6与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肺体指数、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5h模型组小鼠肺体指数,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IL-4、IL-10水平均升高(P<0.05~0.01),且模型组光镜下肺间质及肺泡明显损伤和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均能降低小鼠肺体指数及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水平(P<0.05),升高IL-4、IL-10水平(P<0.05~0.01),清热解毒组及清热凉血组肺组织损伤减轻,见轻度肺间质炎症。结论: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均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3.
疫毒多为温毒,但亦有寒毒之说,治疗疫病也应有清解和温解之分.病机复杂时也常辛温、辛寒、咸寒、苦寒并投,区别寒热,分清阶段,辛勿矫,清勿遏,寒勿过.  相似文献   
64.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疏风解毒胶囊中清热解毒组、解表组和甘草组的32个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剖析该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32个化合物可作用于94个相关靶点和34条相关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菌脂多糖反应、免疫反应等相关过程。3组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协同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清热解毒组通过干预炎症反应、细菌脂多糖反应、防御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相关过程发挥治疗作用;解表组除可与清热解毒组协同发挥药效外,亦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发汗解热过程;甘草组从抗炎、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体现了疏风解毒胶囊的配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清瘟解毒方治疗流感B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流感B病毒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服用清瘟解毒方,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服用病毒唑,3次/d,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体温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效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瘟解毒方治疗流感B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7.
汤佳羽  蹇文渊 《河南中医》2021,41(2):245-24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规律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文献,整理出临床常用中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入152首方中的中药共133味,药物类别19类,用药频数1 721次,用药频数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菊花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药,占28.57%,其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为主,累计频率为75.94%,以寒性最多,占46.62%;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为84.98%,以苦味最多,占31.46%;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多见,累积频率为53.75%,以肝经为主,占21.02%。结论: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主要的单味药物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居多。  相似文献   
68.
陈老师治疡非专以解毒为总要,其治法多样,疗效显著,如始发于人体下部的各种疾病,据"清热不过寒,利湿不过温"的理论原则,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自拟"清热利湿汤"用以治疗人体下部诸疾病,均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动脉硬化指数、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50例A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三黄片治疗。根据病程,设立急性期亚组进行统计分析。测定血脂、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三黄片可以不同程度降低TC、LDL、TG,升高HDL;降低动脉硬化指数;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解毒法具有调节血脂紊乱的作用,对纤溶系统无影响。说明其可以有效改善AS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70.
张恺  丁丽琴  邱峰  张德芹 《中草药》2021,52(2):585-593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