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53篇
  免费   6455篇
  国内免费   2369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584篇
妇产科学   257篇
基础医学   2704篇
口腔科学   440篇
临床医学   5462篇
内科学   7039篇
皮肤病学   1076篇
神经病学   2190篇
特种医学   7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900篇
综合类   831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903篇
眼科学   704篇
药学   29222篇
  26篇
中国医学   3007篇
肿瘤学   3781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984篇
  2022年   1264篇
  2021年   2256篇
  2020年   2274篇
  2019年   2300篇
  2018年   2341篇
  2017年   2601篇
  2016年   2439篇
  2015年   2422篇
  2014年   4160篇
  2013年   6889篇
  2012年   4232篇
  2011年   4317篇
  2010年   3470篇
  2009年   3080篇
  2008年   2928篇
  2007年   2962篇
  2006年   2658篇
  2005年   2381篇
  2004年   2077篇
  2003年   1834篇
  2002年   1413篇
  2001年   1352篇
  2000年   1045篇
  1999年   905篇
  1998年   795篇
  1997年   735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566篇
  1994年   483篇
  1993年   403篇
  1992年   464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250篇
  1987年   241篇
  1986年   189篇
  1985年   207篇
  1984年   166篇
  1983年   126篇
  1982年   109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68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监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监测的因素有取样时间和患者年龄、病理生理状态、联合用药等。  相似文献   
992.
PCR-SSCP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病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探讨PCR-SSCP作为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提取耐INH、RFP、SM的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PCR-SSCP分析,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rpsL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并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照。结果:30株耐多药株中,耐RPF、INH、SM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0%(27/30)、63%(19/30)、53%(16/30)。3个基因联合突变共8株(26.7%),2个基因联合突变共18株(60%),即26株(86.7%)。单基因突变共2株,2株无基因突变。结论:通过PCR-SSCP方法可检测出绝大部分耐多药结核病的耐药基因,rpoB、katG、rpsL基因突变与本地区结核杆菌对RFP、INH、SM耐药性有关。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比,PCR-SSCP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指导临床用药的先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药源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鼠服复方五仁醇胶囊后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以已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色谱图和空白血清色谱图,分辨该制剂给药后血清中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通过对照品比对部分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灌胃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制剂原形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复方五仁醇胶囊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很可能出自血清中的13个药源性成分,结合血清药理学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该制剂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宫颈癌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对4种不同浓度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MTT法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剂量,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人血浆中头孢氨苄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氨苄的浓度。方法采用噻克硝唑为内标,色谱柱为YMC ODS-A C18(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pH 4.5的醋酸盐缓冲液(6∶10∶84),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头孢氨苄血清浓度在0.101~32.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为0.101μg/mL,方法回收率为97.5%~103.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均<7%。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头孢氨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6.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菌株血清型别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试剂盒,对某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ICU住院患者痰液及相关环境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监测。结果3个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8株,对其中80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分型率90.91%;所占比率较大的血清型为:B型52.27%,G型22.73%,未分型菌9.09%。各型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类数为:B与G型10种,未分型菌9种,D与E型8种,F型7种,I,M与K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67.05%,阿洛西林61.36%,头孢吡肟44.32%,替卡西林/他唑巴坦54.55%,阿米卡星56.82%,头孢哌酮46.59%,左氧氟沙星54.55%,头孢哌酮/舒巴坦6.82%,亚胺培南55.68%,头孢他啶28.41%;B型菌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该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以B型为主;以多重耐药菌株多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此两种药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7.
金昌市5所医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金昌市5所二级以上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上述医院2005年临床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版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546株菌,其中革兰阴性(G-)菌365株(66.85%),革兰阳性(G )球菌181株(33.15%)。G-杆菌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16.67%,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分别占18.68%和15.38%;分离率最高的G 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2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89%),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接近或>50%;阴沟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接近或达到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9.7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1.87%。结论临床标本分离菌耐药现象十分普遍,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加强细菌学检验,及时了解其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所医院2002年5月-2005年7月就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标本分离培养所得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879株病原体,革兰阴性(G-)菌467株(53.13%),其中淋病奈瑟菌31株,G-杆菌436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17.86%);革兰阳性(G )球菌305株(34.70%),以葡萄球菌属为主(242株);真菌48株(5.46%);支原体46株(5.23%);衣原体13株(1.48%)。G-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75.1%;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类药耐药率>31.9%;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6.9%。G 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高,>63.2%;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真菌、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要重视泌尿系统标本培养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9.
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4省17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对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县为单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使用固定剂量符合剂与抗结核病组合药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37例因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中研究组10例,占研究组观察例数的2.1%,对照组27例,占对照组观察例数的5.5%。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某些不良反应的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结束时间早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累积时间少于对照组。65岁一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某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对照组体重40〈公斤患者关节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患者。结论 固定剂量复合剂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停药率低于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减少了患者中断治疗率,对提高患者规律服药率和治愈率,降低耐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海洛因滥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海洛因滥用的发生情况。方法 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搜集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使用毒品的时间和方式及种类、首次吸毒前吸烟、饮酒、朋友、家庭成员和亲戚吸毒的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员中,首次使用的毒品均为海洛因,其中,首次吸毒方式为口吸和静脉注射的分别为80.7%和19.3%。从出生到首次吸毒的发生率为4.43/100人年(95%CI=4.02~4.8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FIR:1.47,95%CI=1.22~1.78)、15岁以前开始吸烟(FIR=1.54,95%CI=1.25~1.83)与首次吸毒发生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进一步了解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