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21.
目的:探讨蒙脱石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蒙脱石3.0g,3次/d,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d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单剂蒙脱石3.0g,3次/d,口服。两组1个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2.
Relationshipbetweenentericmicroecologicdysbiosisandbacterialtranslocationin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WUChengTang,LIZhanL...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幼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建立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Henry速率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IL-6,采用改良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occludin分布。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的血清ALT及AST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坏死程度也显著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降低,TNF-α以及IL-6明显降低,occludin表达升高。结论双歧杆菌对幼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双歧杆菌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内毒素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24.
摘 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胆红素(TBiL)、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和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及层黏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ST、ALT水平,以及HA、PC Ⅲ、LN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5.
凌莉  宋宁  钟先进 《安徽医药》2016,20(11):2187-2189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常乐康)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 120例ICU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时加用常乐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腹泻的发生率显著下降(7% vs 38%,P<0.001),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显著缩短(4.2 vs 8.7 d,P<0.001)。结论 合用常乐康鼻饲可有效预防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巨噬细胞Μ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 ,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L929细胞体外杀伤法及Griess试剂 ,分别测定裸鼠腹腔Μ产生的IL 1 ,TNF α及NO的水平 ;同时观察了Μ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Μ产生的IL 1 ,TNF α及NO的水平分别为 :0.55±0.024(A值) ,(165±41)103U/L及(53±6)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 :0.34±0.021(A值) ,(12±6)103 U/L及(31±13)μmol/L。三组数据各自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 ,体外杀瘤活性也明显增强(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Μ ,增强其杀瘤活性 ,并使之分泌大量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对炎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人α干扰素(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口服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含人IFN-α基因的大肠杆
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ADX-hIFNα2b,电转化获得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收集L-阿拉伯糖诱导hIFN-α2b表达后的菌
体制备成活菌悬液,灌胃Balb/C小鼠。实验组(IFN)小鼠用0.2% 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的hIFN-α2b转化双歧杆菌处理,每只
按0.1 ml 1010/ml活菌灌胃;阴性对照组(NC)用等量等体积空载体pBADX转化双歧杆菌活菌灌胃;空白对照组(BC)用等体积
生理盐水灌胃。隔天灌胃1次,连续处理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脾脏和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和比例,流式试剂盒检测
IFN-γ、IL-4 等免疫因子的含量。结果与NS组和BC组相比,IFN组小鼠胸腺CD3+CD8+、CD4+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
0.01);脾脏CD3+CD4+、CD3+CD8+和CD4+CD8+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血液中只有CD3+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
(P<0.01)。血液中IFN 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和NS组显著升高(P<0.01);此外,NS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显著升高(P<
0.05);三组小鼠中血液hIFN-α2b和IL-4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hIFN-α转化的双歧杆菌促进小鼠胸腺和脾
脏淋巴细胞增殖和成熟,增高血液Th1类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9.
椰子汁对青春双歧杆菌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椰子汁(CM)对青春双歧杆菌(BFA)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将BFA接种于不同浓度的CM培养基和MRS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通过测定光密度值的改变(△OD)及平板菌落数,分析BFA的体外生长情况。结果各浓度CM培养基24 h的△OD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E>0;培养0 h时各浓度CM培养基的平板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 h、8 h、12 h、16 h、20 h时的平板菌落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12 h、16 h、20 h时平板菌落数均多于同组培养0 h、4 h、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CM组培养12 h、16 h、20 h时培养基的平板菌落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养基培养16 h及20 h时的平板菌落数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培养0 h、4 h、8 h、12 h时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浓度的CM对BFA体外增殖均起促进作用,并可以缩短该菌到达生长稳定期的时间,可以作为BFA体外培养的天然培养基。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培养上清(spent culture supernatant, SCS)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黏附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黏附和侵袭模型,通过噻唑蓝(MTT) 实验和细胞裂解计数等技术观察双歧杆菌培养上清对铜绿假单胞菌黏附肠上皮后对细胞活力、黏附和侵入的影响.结果 SCS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作用3 h后铜绿假单胞菌黏附数和侵入数分别降低了71%和降低约87%,肠上皮细胞损伤害也有减轻.结论 双歧杆菌培养上清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保护肠粘膜细胞,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双歧杆菌培养上清中存在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黏附的保护性因子,该因子的性质及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