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探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所有ICU患者中选取90例对照组和90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并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从发生原因方面来看,导致ICU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包括肠内营养的量、肠内营养供给速度、患者的禁食时间和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12.22%,比对照组(37.78%)少,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77.78%,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合理的肠内营养喂养和科学用药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力多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0至2012年ICU病房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70例,均应用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组在常规EN支持的基础上加用益力多,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同时加强两组护理.结果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11.4%)明显小于对照组(3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力多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性腹泻方面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腹泻等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预防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引起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分析我院ICU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并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2012年1月至12月的476例患者为观察组,以2011年1月至12月的452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与营养液、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腹泻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也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有效增进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以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111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179例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二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11例发生腹泻44例,发生率39.6%,观察组179例发生腹泻34例,发生率18.9%,二组比较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集束化护理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减少通气时间和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探究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有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患者(72.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患者(2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实施临床有效护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肠内营养支持,选取肠内营养液能全力鼻饲;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水化后加入肠内营养液中,bi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肠内营养达目标供给量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D-乳酸及大便分泌型IgA(SIg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达目标供给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乳酸较前明显下降,大便SIgA水平较前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ICU老年危重病患者采用不同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时腹泻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6例ICU老年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泵持续泵注组和注射器间歇灌注组,观察鼻饲期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泵持续泵注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器间歇灌注组(P〈0.01)。结论: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营养泵持续泵注并配合使用加温棒持续加热的方法能有效减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鼻饲时临床采用小口径胃管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须机械通气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用小口径(10号)胃管,置管长度为发迹到剑突的距离再延长10至15㎝。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普通(18号)胃管,常规方法留置。两组均采用鼻饲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鼻饲喂养,皆给予常规鼻饲护理措施,两组间鼻饲量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患者鼻饲适应状况,比较机械通气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16%,且实验者患者对鼻饲的适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用小口径胃管进行鼻饲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对机械通气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持续胃管内恒速饲入营养素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鼻饲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在腹胀、腹泻、呛咳、返流及误吸方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结论营养素的持续泵入有利于危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素的吸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与传统肠内营养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MNA-SF评分为0~7分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组(试验组,n=28)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等氮等热卡肠内营养配餐,均按照热量105 kJ·kg-1·d-1、蛋白质1.5 g·kg-1·d-1计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粉剂,对照组未给予,其余治疗相同.分别于术前1次、术后第1次和第10天排粪便时,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记录患者每日胃肠道不适情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点进行比较,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次和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进行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术后第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有调整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功能的作用,并可减少患者胃肠道不适中腹胀和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西睦  丁风玲  于子风 《医药导报》2002,21(11):711-712
目的:观察双八面体蒙脱石联合酪酸梭状芽胞杆菌治疗新生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腹泻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酪酸梭状芽胞杆菌,用法均为每次1/3包,tid,po;对照组28例,仅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每次1/3包,tid,po,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80.0%,有效率20.0%,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57.2%,有效率21.4%,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八面体蒙脱石联合酪酸梭状芽胞杆菌治疗新生儿腹泻明显优于单纯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茵胶囊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7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饲肠内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茵胶囊,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菌群失调发生情况,粪便中S-IgA含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鼻饲7d后.治疗组腹泻及菌群失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鼻饲前后粪便中S-I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饲7d后粪便中S-IgA含量较前明显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鼻饲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肠内营养液加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减少腹泻发生率、肠道菌群失调率,有利于患者营养供应,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腹部疼痛及食欲下降改善时间分别为(1.93±1.05)、(2.05±1.06)、(2.47±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4.88±1.49)、(3.62±1.55)、(3.63±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合理推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防治ICU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给予百普力采用持续输注的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试验组在肠内营养第1天开始给予神阙穴温和灸。结果在肠内营养治疗第7天时观察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发现试验组、对照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7%、36.7%,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阙穴艾灸用于防治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的腹泻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甘草锌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以入渭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迁延性腹泻的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腹泻时给予去除病因、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甘草锌颗粒,疗程为10 d,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等疗效性。结果 第5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迁延性腹泻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8.44%和31.38%,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2.19%,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饮食减少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细胞分数及其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CD4+、CD8+细胞分数及其比值比较,观察组患儿CD4+及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CD8+及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甘草锌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迁延性腹泻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并纠正肠道菌群,缩短病程,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1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4例,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81.0%(χ2=4.087,P=0.043);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例均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用于SAP的效果显著,可控制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菌群平衡,防止菌群移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77;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77;1.9) d]、住院时间[(4.5&#177;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77;1.6)d]、[(6.8&#177;2.3)d]、[(7.1&#177;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 1 月至2016 年6 月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喂养不耐受患儿240 例,随机分为三组各80 例,分别给予红霉素(红霉素组)、酪酸梭 菌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组)、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组),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红霉素组患儿无效11 例(13.75%),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患儿无效13 例(16.25%),联合组患儿无效2 例(2.50%),三组患 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与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38,P>0.05);红霉素组与 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5,P<0.05);酪酸梭菌活菌散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1,P<0.05); 联合组患儿呕吐次数、胃残余奶量、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红霉素组和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日增加奶量、平均增加体质量均高于红 霉素组和酪酸梭菌活菌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酪酸梭菌活菌散组、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75%、3.75%、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 养不耐受效果明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