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8篇
  免费   2143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136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789篇
口腔科学   352篇
临床医学   5200篇
内科学   1506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96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887篇
综合类   4555篇
预防医学   1187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468篇
  4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83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348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922篇
  2009年   1842篇
  2008年   1834篇
  2007年   1893篇
  2006年   1809篇
  2005年   1515篇
  2004年   1228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42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23例(54.8%),骶尾部脊索瘤18例(42.9%),外周脊索瘤1例(2.3%)。平片可见颅底及骶尾部溶骨性骨质破坏;CT扫描脊索瘤特征性地表现为斜坡和骶尾部膨胀性软组织肿块伴相应部位广泛溶骨性骨质破坏;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脊索瘤有较为典型的好发部位,MRI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72.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黏液腺癌和487例非黏液腺癌)及术前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0例黏液腺癌和38例非黏液腺癌的CT征象(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厚度、大体分型及强化方式)。结果:通过术前电镜活检,仅25.0%(5/20)的胃黏液腺癌得到确诊。20例黏液腺癌均为进展期胃癌,487例非黏液腺癌中早期胃癌占16.8%(82/4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非黏液腺癌相比,黏液腺癌肿瘤较大[(6.9±4.0)cm比(4.4±2.3)cm,P=0.01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5.0%比60.6%,P=0.028),且Ⅱ~Ⅳ期病例较多(95.0%比72.3%,P=0.025);二者在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P=0.008)、厚度(P=0.001)、大体分型(P=0.037)和强化方式(P=0.000)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黏液与非黏液腺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根治性切除率间均无差异。结论:胃黏液腺癌病例数少且多属进展期,通过内镜活检判断黏液腺癌的敏感度较低,而多层螺旋CT则有助于鉴别黏液和非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对肾上腺病变的作用与价值。方法:MarconiMX8000 4层螺旋CT机,增强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常规扫描及增强。应用西门子MAGNETOM1.5T磁共振机,增强造影剂使用Gd-DTPA制剂,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及增强。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资料诊断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进行CT、MRI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清楚显示肾上腺病变的侧别、数目、大小、范围及可能的性质。结论:CT是肾上腺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重要辅助及补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5.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的静止滤线栅伪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滕皋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49-1251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提出尽可能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的抑制方法。方法实际测试不同栅密度的滤线栅与不同规格的成像板(IP)匹配使用,得到不同效果的图像;模拟2种信号频率(即2种栅密度的滤线栅),采用3种采样频率[6、8、10图像空间分辨率(pixels/mm)],得到不同的模拟图像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图和实际图像,发现在采样频率正好等于信号频率的2倍时,可以得到正确的信号频率,图像清晰,无混淆现象。栅密度〈4LP/mm时,可较好地与14in×14in、10in×12in(1in=2.54cm)IP匹配使用。结论CR系统与普通IP匹配使用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可以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7.
27例肺下野结核空洞,右侧15例,左侧12例,中内带居多。类圆形空洞25例,空洞直径1.5~6.8cm。薄壁空洞12例,厚壁空洞15例。22例为干性空洞,5例空洞内有液面。均按正规化疗方案治疗后空洞闭合。结合临床对肺下野结核性空洞的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8.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性胃肠穿孔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分析与总结胃肠道破裂穿孔CT扫描的各种有价值的表现。结果:18例外伤急诊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空回肠与结肠穿孔各1,2,12,3例,其中空回肠为多处破裂,CT主要征象为腹腔散在积液征、游离气腹征、肠系膜与肠壁增厚模糊征、造影剂外溢征。结论:CT扫描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急诊患者的检查中有定性诊断价值,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会明显提高CT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0.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