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2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14篇
内科学   185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15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23篇
  10篇
中国医学   99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效果。方法 103例住院患者均 为男性,分为治疗组(凯时)64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39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55例 (85.9%),有效6例(9.3%),无效3例(4.7%),总有效率95.3%。对照组39例,临床显效11例(28.2%),有效15例 (38.5%),无效13例(33.3%),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检查,治 疗组改善率93.7%(60/64)。对照组改善率79.4%(31/3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前列地 尔对老年UA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杨庆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13-26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除常规(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外,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等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82例UA(自发性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8例,恶化型心绞痛24例)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UA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15.277~26.210,P〈0.001);心绞痛发作时VWF、sC5b-9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t’=24.462、5.902,P〈0.001);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与VWF浓度呈正相关(R=0.804、0.782,p〈0.001);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F=21.708~152.410.q=3.917~25.630,P〈0.01);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型心绞痛更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sC5b9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9-23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1例(3%)。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的控制UAP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105.
老年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分布和异同。方法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整群随机抽取2126人,采用问卷调查及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结果多因素调整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升高的体质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等;而吸烟和血浆纤维蛋白升高则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2种相关疾病间,危险因素有所差别。结论吸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升高等因素对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免疫标志物的测定,研究梗死前心绞痛诱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梗死前心绞痛组(48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40例)在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心室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测定两组免疫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梗死前心绞痛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前心绞痛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梗死区周围侧支循环丰富;梗死前心绞痛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IgE明显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结论梗死前心绞痛诱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府逐淤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入选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淤汤加味。均以20天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变化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62.9%,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7例,显效率54.3%,总有效率为80.0%。④结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府逐淤汤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心绞痛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既往冠心病史,以心绞痛发作来急诊,并经常规粪潜血试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72小时内胃镜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8例,分析有关临床状况。结果(1)年龄大于60岁、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史、既往消化道溃疡史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分别有84.6%、90.9%、74.4%、89.1%;(2)出血的原因为胃粘膜病变(58.9%),胃溃疡(23.1%),十二指肠溃疡(6.5%),复合性溃疡(10.3%),其他原因(1.2%)。结论部分心绞痛的患者可因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后者多与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消化道溃疡病史及年龄有关;早期诊断可避免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浆抗原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844G→A多态性与不稳定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UAP患者121例(U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08例(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血浆PAI-1抗原水平。PCR扩增特定DNA片段,XhoI酶切和琼脂糖电泳确定基因型。结果:UAP组血浆PAI-1抗原水平为(68.15±45.2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9±20.62)μg/L(P<0.01)。血浆PAI-1抗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39熏P<0.05),与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正相关,r分别为0.147,0.151,0.144(P<0.05)。AA、AG、GG3种基因型在2组间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A等位基因与较高的血浆PAI-1抗原水平有关。UAP组AA及AG基因型者血浆PAI-1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844G→A基因多态性与UAP无关,但A等位基因携带者存在较高的PAI-1血浆抗原水平。  相似文献   
110.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 8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 8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 P < 0.05),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 E/A)明显优于治疗前( P < 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