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62篇
中国医学   96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脊柱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筛选90例脊柱脆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口服腰痹康颗粒和骨化三醇,对照组常予以骨化三醇口服,对比术前、术后3 d、4周各组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ODI评分、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结果术后3 d、术后4周VAS/ODI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血清β-CTX含量明显降低,OC、PINP含量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比对照组更显著,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对缓解PVP术后残留腰背疼痛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和骨代谢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6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  朱晓燃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2021,52(7):2039-2052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86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20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20种,以及信号通路20条。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对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G1/S期特异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清肝化瘀颗粒有效成分苦参碱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癌细胞氧化应激胁迫标志物,同时可对TP53、VEGFA及CCND1等核心靶点的表达量进行调节。肝癌荷瘤裸鼠实验发现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荷瘤裸鼠具有抑瘤作用,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能调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2种线粒体稳态调节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为代表的多成分,以TP53、VEGFA及CCND1为代表的多靶点,以细胞凋亡、线粒体稳态及氧化应激为代表的多通路调节的系统性、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63.
史梦龙  赵敏  张杰  孙田烨  蒋亚楠  董紫琲  李艺鸣 《中草药》2021,52(13):3994-4006
目的基于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2名调查员进行独立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对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用RevMan5.4、Stata/MP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个RCT,涉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脑心通胶囊、脑脉泰胶囊、脉血康胶囊、复方海蛇胶囊、脉血疏口服液8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改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88.2%)联合脑脉泰胶囊(78.6%)联合天智颗粒(56.3%);(2)治疗有效率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复方海蛇胶囊(86.4%)联合脉血康胶囊(73.3%)联合脑心通胶囊(72.3%);(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90.2%)联合脑心通胶囊(71.7%)联合养血清脑颗粒(65.3%);(4)改善痴呆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 CA)]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99.9%)联合天智颗粒(67.7%)联合脑脉泰胶囊(57.3%);(5)安全性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62.8%)联合复方海蛇胶囊(62.2%)单用化学药(60.1%)。结论中成药联合化学药在治疗有效率、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临床痴呆程度方面均优于单用化学药,且未发现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但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结论仍待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给予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检测IFN-γ、IL-10和IL-18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比较,并在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停药1月后,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组问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有关,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炒牛蒡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anbon Hedera C18(250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2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炒牛蒡子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各批炒牛蒡子配方颗粒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可实现全面和整体的评价,为有效提高炒牛蒡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张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9):1133-1136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儿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开水冲服,3次/d,饭后服用,不同年龄组用量不同,6个月~1岁患儿:1~2 g/次;1~3岁患儿:2~3 g/次;4~6岁患儿:3~4 g/次;7~9岁患儿:4~5 g/次。治疗组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0.2~0.4 m L/kg,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hs-CRP、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hs-CRP、TNF-α和IL-6较对照组患儿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起效快,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初步评价中成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研发与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剂量探索、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44例患儿以1:1:1:1的比例分到高、低剂量,安慰剂以及阳性药组,口服小儿咳喘颗粒试验药及模拟剂,孟鲁司特钠片及其模拟剂.疗程均为4周.以咳嗽严重程度的日平均分为主要疗效指标;把疾病控制情况评估,活动受限、夜间症状、缓解药/急诊需求情况,呼气峰值流速(PEF)日变异率,以及中医证候疗效作为次要疗效指标;以不良事件作为主要安全性指标.结果 建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评价体系,制定纳入、排除、脱落标准以及主、次要评价指标,并规范了入组时不同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要求.结论 通过小儿咳喘颗粒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对中成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目前条件下该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8.
张婷  郑夺  王文彤  陶遵威 《中草药》2015,46(13):1920-1925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QAMS)结合的考察模式,验证该方法在制剂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参芎养心颗粒为研究对象,以葛根素为参照物建立参芎养心颗粒HPLC指纹图谱,计算该成分与阿魏酸、橙皮苷、丹酚酸B、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量,实现QAMS。同时对QAMS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以确证QAMS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了参芎养心颗粒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10批参芎养心颗粒的相似度均大于0.99。10批参芎养心颗粒中6个主要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QAMS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在参芎养心颗粒中得到验证,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为参芎养心颗粒定量测定和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采用消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总有效率94.1%;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54.4%,与西药对照组的46.6%和23.33%比较,P<0.01和P<0.05。而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均<0.01)。揭示消胃痞方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防哮颗粒对哮喘缓解期气道炎性损伤的防治机理。方法制作大鼠哮喘缓解期模型,观察防哮颗粒浓缩液灌胃后对模型大鼠血清IFN-γ和TNF-α的影响,并与固本咳喘片、酮替芬对照组比较。结果防哮颗粒能升高哮喘缓解期模型大鼠血清中IFN-γ含量,降低TNF-α含量,且与中、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防哮颗粒可抑制模型大鼠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故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大鼠气道炎性损伤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