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49篇
  免费   9041篇
  国内免费   7600篇
耳鼻咽喉   1211篇
儿科学   1477篇
妇产科学   1115篇
基础医学   11388篇
口腔科学   2244篇
临床医学   25657篇
内科学   13176篇
皮肤病学   1532篇
神经病学   3216篇
特种医学   5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7篇
外科学   9169篇
综合类   62538篇
预防医学   19674篇
眼科学   1554篇
药学   32557篇
  125篇
中国医学   45373篇
肿瘤学   6081篇
  2024年   956篇
  2023年   3185篇
  2022年   2716篇
  2021年   3595篇
  2020年   3383篇
  2019年   3549篇
  2018年   1837篇
  2017年   3364篇
  2016年   3736篇
  2015年   4476篇
  2014年   7254篇
  2013年   7015篇
  2012年   8843篇
  2011年   9776篇
  2010年   9102篇
  2009年   8562篇
  2008年   9768篇
  2007年   9214篇
  2006年   8436篇
  2005年   9814篇
  2004年   8719篇
  2003年   16199篇
  2002年   18763篇
  2001年   16556篇
  2000年   12902篇
  1999年   9195篇
  1998年   7886篇
  1997年   7254篇
  1996年   6897篇
  1995年   5674篇
  1994年   4372篇
  1993年   1883篇
  1992年   1850篇
  1991年   2098篇
  1990年   1839篇
  1989年   1781篇
  1988年   322篇
  1987年   222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45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探究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依达拉奉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的总有效率75%(30/4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GCS评分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均脑血肿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缺损,降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比较指按法、针刺及痛温觉诱发电位(CHEPs)刺激器作用于正常人手三里产生的CHEPs,探析经络理论的小纤维神经感传方式。方法纳入16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检测指按法、针刺、CHEPs刺激器作用于手三里产生的CHEPs,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3种刺激手段作用于受试者手三里均可记录到CHEPs,指按法诱发的N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20.69 ms(P<0.05),针刺诱发的N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83.69 ms(P<0.001)。指按法诱发的P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149.13 ms(P<0.05),针刺诱发的P波潜伏期比CHEPs刺激器高215.69ms(P<0.001),指按法和针刺N、P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同刺激手段对N、P波幅存在显著主效应(F=0.424,P=0.658;F=1.289,P=0.290)。结论指按法、针刺均可诱发由小纤维介导的N、P波,且通过与CHEPs刺激器诱发电位比较,指按法及针刺传导的小纤维速度更慢,为无髓鞘的C纤维;指按法、针刺诱发的N、P波波幅改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长春西部地区过敏原特异性IgE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 258例患者的19种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统计过敏原结果及种类。结果 1 258例患者,检出至少一种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4.0%。男性阳性率为33.5%;女性阳性率为34.5%。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豚草14.2%、艾蒿11.4%、屋尘螨/粉尘螨8.1%、猫毛3.8%、狗上皮2.4%、柳树/杨树/榆树2.1%,屋尘1.6%、蟑螂1.6%、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1.2%、葎草1.1%。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白2.9%、鳕鱼/龙虾/扇贝2.7%、牛奶2.3%、黄豆1.9%、蟹1.5%、虾1.3%、牛肉1.2%、花生1.0%、羊肉0.8%。混合过敏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结论长春西部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普通豚草、艾蒿和屋尘螨/粉尘螨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鸡蛋白、鳕鱼/龙虾/扇贝、牛奶为主,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影响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即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5例采用坐位调膝法治疗的KOA患者,采用SPSS 21.0软件对可能影响该法疗效的10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日常活动程度、影像学K-L分级不同水平之间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轻度疼痛比较,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的KOA患者疗效较好[OR=5.54,95%CI(1.44,21.34);OR=7.62,95%CI(1.46,39.86)];与日常活动程度为轻度比较,日常活动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的KOA患者疗效较好[OR=13.21,95%CI(3.26,53.61);OR=13.48,95%CI(2.42,75.01)];与在影像学分级0级比较,Ⅳ级患者的疗效差[OR=0.10,95%CI(0.01,0.77)]。结论:日常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K-L分级是影响坐位调膝法治疗KOA疗效的因素。疼痛程度越严重,日常活动程度越差,K-L分级越低,坐位调膝法治疗KOA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7.
108.
外感之邪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肺卫首先受邪。在外感病初期,肺卫失宣是病机的关键,治疗应重在宣通肺卫。外感风寒邪气,寒邪直接损伤卫阳,郁遏肺气,治当辛温解表。外感风热邪气,阳邪郁遏气机,损伤津液,易化燥化火,甚则内陷生变,治当辛凉解表。湿热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初起即表现为卫气同病,治当宣化表里湿热。燥气为病,易伤肺脏、耗津液,与热相合则易化热化火,而成温燥,治宜辛凉甘润。外感热病初起,六淫邪气侵袭肺卫,气机郁滞,进而津停成饮、成痰;气有余便是火,郁滞之气化燥化火,甚则动血。治疗总则为宣通气机,此即"透法"之运用。故在外感热病初起的治疗中,贵在把握气机状态,让肺卫之气宣畅,正气宣布,则邪气潜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日和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出院、首次入院、主要信息完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院感染组和非院感组,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对住院日、总住院费、日均住院费的影响,及其与超长住院日、高额医疗费的关系。结果共有497对研究对象纳入了本研究,院感组住院日较非院感组延长了6 d(P<0.05),发生超长住院日的危险度是非院感组的3.815倍,归因危险百分比为73.788%;院感组住院费高出非院感组2.622万元(P<0.05),院感组医疗服务费、药费、材料费、检查费、化验费均高于非院感组(P<0.001);院感组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危险度是非院感组的13.500倍,归因危险百分比为92.593%;两组患者日均住院费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日均医疗服务费、药费和化验费方面院感组高于非院感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日和直接经济负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务必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切实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