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2篇
  免费   2254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784篇
妇产科学   300篇
基础医学   2572篇
口腔科学   370篇
临床医学   3584篇
内科学   9908篇
皮肤病学   155篇
神经病学   1090篇
特种医学   11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561篇
综合类   5363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2568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2512篇
  24篇
中国医学   1092篇
肿瘤学   149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1021篇
  2021年   1394篇
  2020年   1276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170篇
  2017年   1058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269篇
  2014年   2328篇
  2013年   2345篇
  2012年   2019篇
  2011年   2211篇
  2010年   1755篇
  2009年   1738篇
  2008年   1598篇
  2007年   1594篇
  2006年   1479篇
  2005年   1255篇
  2004年   1003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642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免疫异常,组织损伤。与该病关系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反转录病毒等。病毒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在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不同性质的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乳腺癌患者的各类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并用MT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下,给予不同浓度雌二醇时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雌激素在体外对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原代细胞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对正常乳腺组织细胞的促生长作用相对较弱,而且与肿瘤组织的ER表达情况无关。结论当体内的雌二醇水平≥10μmol/L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复发风险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5.
不同介入模式治疗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S-TACE,B组),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RFA)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 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6.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 ,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 6 4只 ,以 6 0 ?l4油溶液 0 .3ml/ 10 0 g皮下注射 ,同时饮用 5 %酒精溶液 ,4 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6只 /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 :A组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1mg/ (kg·d) ,B组为泮托拉唑组 ,注射 0 .2mg/ (kg·d) ,C组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注射 0 .5U/ (kg·d) ,D组为两药合用组 ,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 0 .2mg/ (kg·d)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 0 .5U/ (kg·d) ) ,连续给药 1周。抽取静脉血样 ,取肝脏组织 ,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 (MI)、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P <0 .0 5 ) ,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肝细胞再生更明显 ,其详细机制须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瘢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血清IL-1β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瘢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对照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50例转移性肝癌及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U。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AFU浓度和阳性率显著高手其他各组。结论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卵圆细胞数量与形态的异同.方法对3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和15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5例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5例正常肝脏作对照.结果两组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形态较相似的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显示,这些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在两组标本中,卵圆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810).正常肝组织未见类似细胞.结论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均存在卵圆细胞,这种细胞是具有双向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它们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0.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及发生机理。方法45例肝脏移植术后病人行MRCP检查,其中19例术后1至25月出现黄疸,15例行ERCP检查确认胆管狭窄并植入支架。分析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结合发病机制阐述其影像学特点。结果MRCP显示26例无黄疸病人中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管吻合口狭窄。19例黄疸病人中4例确诊为胆管炎,2例为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病人表现为肝总管狭窄,11例非吻合口狭窄累及肝管、汇合部、二级分支,形成肝门附近胆管弥漫性狭窄。MRCP往往放大胆管狭窄程度,对4例肝内胆管小结石以及2例胆瘘显示欠佳。8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病人有长时间的供肝热缺血或冷缺血。结论胆管吻合口狭窄在肝脏移植术后无论是否伴有胆道梗阻均较普遍,非吻合口狭窄程度、范围不一,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与发病机理是一致的,MRCP是诊断胆管狭窄的较理想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