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4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498篇
耳鼻咽喉   358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362篇
基础医学   391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2421篇
内科学   1797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5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02篇
综合类   317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766篇
眼科学   528篇
药学   1083篇
  19篇
中国医学   531篇
肿瘤学   96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892篇
  2020年   848篇
  2019年   692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737篇
  2014年   1438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036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952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894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对术后有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探查。结果:术后随访106例、1~9·5年(平均26±12·3个月)。Tegner评分术后(7·65±2·54)较术前(3·55±1·59)有显著性差异(P<0·001)。Lysholm评分术后(88·55±25·64)较术前(35·46±14·62)有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优61只半月板,占56·5%;良35只半月板,占32·4%;可8只半月板,占7·4%;差4只半月板,占3·7%。总优良率为88·9%。对术后有症状和体征的14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4例未愈合,5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10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72%。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损伤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和术后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52.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手术同时解剖喉返神经177侧次,其中42例因双侧甲状腺手术而行双侧喉返神经解剖。结果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在切除甲状腺范围包含背侧腺体时。甲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损伤率为1.9%;乙组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损伤率为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切除背侧腺体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价姑息性手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SLE并发ANFH患者6例11髋(另外1髋行了全髋置换术),选取同期6例ANFH分期大致相近的激素性(非SLE)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1髋总有效为9髋,其中优良为6髋;另外2髋疼痛有所减轻,但X线显示坏死区扩大,所植骨逐渐被吸收。对照组12髋总有效12髋,其中优良为8髋。结论从近期疗效来看,姑息性手术治疗SLE并发ANFH疗效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54.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38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38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2例,电切综合征(TURS)1例。术后随访1月-5年,术后3月内出血6例,前列腺尖部黏连狭窄1例,远期出血2例发生在术后1-3年。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12.3-23.5mL/s,平均18.5mL/s;IPSS评分6-17分,平均9.5分。结论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明显,腺体残留是术后出血、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远隔性小脑出血极为罕见,可见于多种类型的神经外科手术,一般出现在手术远隔部位,多分布于单侧或双侧小脑沟、蚓部,小脑上部出血也较为多见。远隔性小脑出血总体预后良好,病死率约为10%~15%。  相似文献   
156.
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对64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36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283例未使用保护装置283例.结果 64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3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3例,术后30 d内总脑卒中或死亡6例,占1.2%.随访率为77 8%.再狭窄17例,占3.3%.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但术前对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正确评价,术中规范化操作及术后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7.
硅凝胶假体隆乳安全性的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阳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39-1043
目的:探讨硅凝胶假体隆乳安全性的争议问题。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硅凝胶假体隆乳的可能并发症之研究文献,并作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存在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硅胶肉芽肿、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蒙道尔病等已明确的并发症以及继发乳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硅胶及铂的乳汁污染等尚存争议的安全性问题。结论:目前的研究认为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是相对安全的,既要重视已明确的并发症,又要重视尚存争议的安全性问题,并于术前充分告知选用硅凝胶假体隆乳的就医者。  相似文献   
158.
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玉 《中国骨伤》2007,20(3):204-205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1例7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施行了手术,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动力髋15例,伤后3~18 d手术。手术入路采用髋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 d,均不应用止血类药物。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切口感染术后1~3 d可有暂时性体温升高,如不超过38·5℃,可嘱其多饮水,无须特殊处理;如持续低热,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  相似文献   
159.
感染是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我科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83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病灶清除,闭式滴注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6岁。伤因:车祸伤16例,砸压伤7例,跌伤11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1例;单纯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干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1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17例。病史2…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关闭术的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对1983年~2006年间78例行结肠造口关闭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5h,平均2.4h。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结论造口关闭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