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3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204篇
基础医学   74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24篇
内科学   61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679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科学   2482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81篇
  2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5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Background Benign esophageal pseudoachalasia is a rare condition. Discussio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70-year-old man who complained of severe dysphagia after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and crural mesh repair performed for long-stand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evere dysphagia and nocturnal aspiration developed soon after the operation. A marked dilatation of the esophageal body and a manometric pattern resembling achalasia was documented. Results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 was ineffective. Five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operation, the patient underwent revis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that consisted of Nissen’s wrap takedown, enlargement of the hiatus with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mesh, Heller myotomy, and Dor fundoplication. After a 2-year follow-up, the patient is doing well and is free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应对压力的方式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对8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患者应对措施,同时用综合性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测量他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结果:控制年龄等因素后的等级回归分析表明:使用“面对”和“自我缓解”应对方式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屈从”应对方式增加焦虑的发生;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采用逃避应对方式则大大增加焦虑情绪的程度,女性和经济收入高者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自我缓解”应对方式显著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结论: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4.
Pseudoachalasia is a rare clinical entity which has clinical, radiographic and manometric features often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chalasia. A small primary adenocarcinoma arising at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or a tumor of the distal esophagus are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Rarely, processes other than esophagogastric cancers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seudoachalasia. We present three cases of pseudoachalasia in which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disease was not an esophagogastric cancer. The causes were a pancreatic carcinoma, a breast cancer and an histiocytosis X. Aspects of these three patient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ours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5.
目的设计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的穿刺针导引器,并在体外和临床上验证其效果。方法自制一个穿刺针导引器,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双层的扇形不锈钢薄片。选择8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由手组和导引组,每组40人。由四位麻醉医师实施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每位医师完成20例,10例用自由手技术,10例用穿刺针导引器引导技术。记录穿刺针的主观可视性、阻滞完成时间、临床效果以及麻醉医师和患者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满意度。结果导引组的针的主观可视性显著优于自由手组(P<0.05);导引组的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自由手组(P<0.01);麻醉医师使用导引技术的满意度高于使用自由手技术(P<0.05)。结论使用穿刺针引导技术更容易完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6.
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运动反应终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作为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终点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成人上肢手术240例,PNS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均分为四组:胸大肌运动反应终点组(A组)、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组(B组)、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C组)和胸大肌、三角肌或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D组)。比较组间刺激域电流、获得终点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结果D组获得终点时间短于A、B、C组(P<0.05),组间刺激域电流、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综合优良率90.8%。结论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可作为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针正确定位的满意、安全标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0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47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5~103岁,分为股骨头置换组(Ⅰ组,n=35)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术组(DHS)(Ⅱ组,n=12),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肺部疾患。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30ml,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5~30ml。结果97%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Ⅰ组患者需喉罩辅助,Ⅱ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开始时Ⅰ组患者的HR增快,SBP及DBP明显下降(P<0.05),手术开始后5min仍下降明显(P<0.05),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浓度,探讨PDGF和VCAM-1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40例患者为EMs组,其中I~II期17例,III~IV23例;非EMs组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和VCAM-1水平。结果EMs组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EMs期别的增加,其血清和腹腔液中PDGF、VCAM-1含量呈上升趋势;EMsIII~IV期水平显著高于I~II期(P<0.05)。EMs患者PDGF与VCAM-1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EMs患者PDGF、VCAM-1表达水平升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0.
柯希煌  练克俭 《中国骨伤》2007,20(9):570-572
急性臂丛神经炎是一种少见病,但人们往往认识不足,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胸廓出口综合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本文就急性臂丛神经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诊断名词与病因急性臂丛神经炎,病因尚未明了,但却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最初由Parsonage等[1]和Turner等[2]报道为肩胛带综合征和麻痹性臂丛神经炎,后被称之为:Parsonage-Turner综合征。其他诊断名词有:急性臂丛神经炎,神经源性肌萎缩,术后原发性臂丛神经炎等[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