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3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6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237篇
内科学   2268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841篇
外科学   2160篇
综合类   1700篇
预防医学   371篇
药学   878篇
  8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评价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经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临床疗效。方法CR、CT及生化,病理学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空洞患者88例,用经皮穿刺治疗44例(A组)和经支气管填塞治疗44例(B组)。并对照分析其方法,并发症和疗效,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A组闭塞性空洞愈合14例(32%)、净化性空洞愈合16例(36%),无变化及轻微缩小14例(32%),总治愈率为68%;B组闭塞性空洞愈合23例(52.27%),净化空洞愈合17例(38.64%),无变化及轻微变小4例(9%),总治愈率达91%。B组比A组总疗效高出23%(91%~68%),并发症低,疗程缩短1~2个月。结论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要优于经皮穿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比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2.
经皮肾穿刺造瘘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UUTO)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UUTO患者,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待肾功能改善、机体状况好转或经引流及造影确定诊断之后,12例行经皮肾取石碎石术,11例行开放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例行开放肾切除术,4例行肾盂输尿管成型(3例加行取石)术,3例经造瘘管注射硬化剂治疗,3例行输尿管肾盏吻合术,3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松解术,1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结果:3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全部病例均及时解除了上尿路梗阻,肾功能得到改善,或为进一步诊治创造了条件.在保肾治疗的35例,31例治愈出院;4例肾功能改善,维持在轻度氮质血症水平;4例肾切除患者和3例注射硬化剂治疗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安全、有效,在UUTO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疗效 ,探讨急诊PCI对高危ACS的策略。方法 入选 2 0 0 1年 12月 7日至 2 0 0 4年 8月 2 2日来院的高危ACS(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共 15 0例。发病时间在 2 4h内 ,从发病到来院时间 <6h ,6~ 12h和 12~ 2 4小时的比例分别为 6 0 %、2 5 %和 15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  15 0例入选患者均行急诊冠脉造影 ,14 3例行急诊PCI,其中直接植入支架 6 0例 ,PTCA后植入支架 80例 ,仅行PTCA 3例。 4例延迟植入支架 ,3例早期病变。梗死相关血管 (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为 99.3%。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3支病变和早期病变分别占 2 8% 4 6 % 2 4 %和 2 %。从来院到导管室时间平均 5 0min ,从进导管室到梗死血管开通时间平均 1h。术中发生慢血流2 1例 ,经冠脉内给药好转 ,无血流 1例 ,治疗无效 ,术后急性闭塞 2例 ,分别再次PCI和IABP治疗好转。IABP治疗 12例 ,1例无效。院内死亡 7例 ,其中术中无血流 1例 ,术中心源性休克 1例 ,术中室颤 1例 ,术后室颤 1例 ,术后顽固心衰 2例 ,术后心脏破裂 1例 ,病死率 4 .7%。 14 3例随访 ,随访时间为 30~ 993d ,出现心绞痛 3例 ,心力衰竭 3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5.
经皮胆囊碎石术后结石复发439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碎石术(PCCL)后长期临床预后和结石复发情况,了解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9例PCCL患者随访10年,评估结石复发率和临床预后。结果439例患者中182例结石复发,总复发率41.46%,术后1~10年结石累计复发率分别为9·57%、18·91%、27·33%、34·14%、37·59%、39·86%、41·90%、42·73%、42·85%和43·21%。182例结石复发患者中,94例无症状,80例表现有非特异性上消化道不适症状,8例有上腹痛或胆绞痛,其中38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与结石复发相关的因素包括胆囊结石家族史、喜好油腻食品、伴发肝病、PCCL术前复发胆囊结石和胆囊功能不全。结论PCCL术后结石复发不可避免,术后前6年结石复发率逐年增加明显,随后增长缓慢,术后10年约50%的患者无结石复发。一些危险因素与结石复发有关。PCCL可作为高龄和高危胆囊结石患者有价值的治疗选择,治疗其他胆囊结石患者尚需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66.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男35例,女9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113例,采用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122例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椎体成形组术后6~8h可以离床活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2d可以离床活动。术后摄X线确认压缩性骨折椎体基本复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10~30°)。术后随访6~36个月,腰背部疼痛无复发,经皮穿刺椎体成形伤椎高度无丢失。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伤椎高度部分丢失。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有手术微创、操作简便、效果明确等优点;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优势,但创伤较大,远期椎体高度丢失较大。  相似文献   
67.
OBJECTIVE: Pediatric gastric access for long-term enteral feeding may be performed via a laparotomy, laparoscopy, or a percutaneous approac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laparoscopic-assisted gastrostomy may be difficult due to a thick abdominal wall. Therefore, if the abdominal wall is estimated to be >2 cm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or in children in whom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was unsuccessfully attempted by a gastroenterologist, we routinely perform a laparoscopic-assist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8 through February 2003,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5 cases of a laparoscopic-assist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Instruments used to perform this technique are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kit, an Olympus flexible endoscope, and one 5-mm STEP port placed through an infraumbilical incision for a 5-mm, 30-degree scope. RESULTS: Age range was 2 years to 20 years (mean, 10). Operative time ranged from 20 minutes to 45 minutes. When a concurrent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was performed (n = 6), th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was placed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Nissen fundoplication.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all tube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Feeds were instituted the following day and advanced to goal. To date,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ave occurred, and revision has not been necessary.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assist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s safe and effective. Utilizing laparoscopy permits evaluation of the peritoneum and lysis of adhesions, if necessary. Moreover, laparoscopy provides excellent exposure for accurate placement of the PEG, while avoiding injury to other organs.  相似文献   
68.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min、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及3h时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人骨水泥1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阳性率升高,D-D含量增高,1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四个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各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一过性血液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9.
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内、外引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外引流在上尿路梗阻急性肾功能不全时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尿路梗阻(15例肿瘤性梗阻,10例非肿瘤性梗阻)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分别或先后对12例行输尿管内置双J管(doub le J,D J)内引流15次,对19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percutaneous nephrectomy,PCN)外引流23次。结果引流成功23例,PCN外引流成功率86.9%(20/23),双J管内引流成功率60.0%(9/15),PCN术后继发出血1例。结论对于盆腹腔进展期或广泛转移肿瘤导致的梗阻,PCN解除梗阻优于输尿管支架内引流;非肿瘤性梗阻宜先尝试D J内引流。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采用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单纯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差异;评价氯沙坦对于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我院收治的171例患者分3组,第1组为造影阴性组(CAG,73例),第2组为常规介入治疗组(PCI,52例),第3组为介入治疗 氯沙坦组(46例);研究对比剂对3组肾脏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在检查前及术后的第1、3、7天分别测试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然后比较对比剂碘佛醇应用前后各组的差异。结果各组血肌酐均无明显变化,而PCI组尿微量白蛋白比CAG组的患者高(P<0.05);在氯沙坦干预后,PCI后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CAG和PCI时,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对肾功能(血肌酐)无明显影响,而尿微量白蛋白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PCI组中更明显;氯沙坦能降低PCI术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具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