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80篇
综合类   611篇
预防医学   215篇
药学   289篇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左上腹切口和正中切口应用OrVil吻合器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 2013年3月,对36例应用OrVil吻合器进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患者,分别采用左上腹切口(n=23)或正中切口(n=13),对抵钉座放置时间、腔镜下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腹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吻合口漏或狭窄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中切口组相比,左上腹切口组腔镜下吻合时间短[(7.4±2.2) min vs.(16.0 ±4.4)min,t=-7.965,P=0.000],切口短[(6.3±1.5)cm vs.(8.2±2.4)cm,t=-2.625,P=0.018],抵钉座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左上腹切口应用OrVil吻合器行腹腔镜食管空肠吻合术更为简便快捷、安全,但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注意吻合时的对线、对位等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报道2012年8月29日1例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男,58岁,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半年.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3周期后,分期从T3N1M0降为T2N0M0,行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下段食管和膈食管裂孔,利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同时,经颈部游离食管和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腹部悬吊,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后,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时间2 h 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10 ml.术后第7天进清流食,逐渐加量.术后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声嘶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术后3个月,酸反流4~6次/d,多在夜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双极联合超声刀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7月145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大子宫(子宫12~ 20孕周大小)切除术,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78)和开腹组(n=67),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02.7 ±35.6)ml vs.(125.4±23.7)ml,t=-4.441,P=0.000],术后肠道恢复快[(45.6±6.8)h vs.(67.4±8.5)h,t=-17.149,P=0.000],住院时间短[(5.5±0.5)d vs.(7.7±0.6)d,t=-24.083,P=0.000],切口非甲级愈合率低[0 vs.7.5% (5/67),P=0.019].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6% (2/78) vs.4.5%(3/67),x2=0.030,P=0.863].腹腔镜组随访74例,随访时间5~32个月,(28.7±6.2)月,术后1~3个月左下腹最大穿刺孔轻微疼痛2例,3个月后无不适;开腹组随访64例,随访时间5~ 36个月,(30.5±5.8)月,术后1~6个月腹部切口疼痛4例,6个月后无不适.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术是安全、可行的,较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提高对巨大前列腺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巨大前列腺囊腺瘤并成功进行腹腔镜切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25min,出血量60ml,术中双侧精囊输精管完整保留,术后会阴部坠胀不适消失,复查精液常规精子数目及活动度正常。已随诊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巨大前列腺囊腺瘤罕见,最终确诊要依靠病理诊断,其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完整切除,而腹腔镜途径可作为完整切除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8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接受小切口开腹手术放置腹腔端分流管的脑室-盆腔分流术25例(开腹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盆腔分流术22例(腹腔镜+盆腔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膈下分流术28例(腹腔镜+膈下组)。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临床缓解率、术后1周颅脑CT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盆腔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显著缩短(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1/28)明显低于开腹组(31.4%,11/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31.8%,7/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再次手术率(0%)明显低于开腹组(17.1%,6/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18.2%,4/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应用腹腔镜辅助膈下置管,更加简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新技术,评价其治疗一例T4期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以1例75岁男性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4N0M0)为例,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技术的4个关键步骤,包括游离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游离足够长度)、汇集两根输尿管(腹腔镜下将左侧输尿管经直肠后方拉至右侧)、建立腹膜外通道(游离扩大右侧腹膜外间隙,将两根输尿管从此通道拉出)、腹膜重建。 结果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输尿管造口结束)248 min,出血量100 ml,造口处可见清晰尿液流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d。 结论本例输尿管造口术是一种完全腹腔镜下经皮输尿管造口技术的尝试,相较于传统输尿管造口术而言,该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对于需要永久性尿流改道,但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或没有机会做肠道尿流改道的患者,该术式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06—2014-06间共实施47例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和42例开放(开放组)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除的淋巴结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2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平均随访(28.8±6.6)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4.9%(7/47),开放组平均随访(26.2±5.8)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患者不同的生育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无明显粘连的55例接受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和50例接受输卵管切除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比较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再次获得宫内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重复异位妊娠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后组患者宫内妊娠(38/55,69.09%)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卵管切除术组(25/5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和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双侧输卵管外观无病变、且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应选择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对于患者术后生育力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