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15篇
  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龚德真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35+137-135,137
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间治疗的120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一期伤口愈合114例(占94%),切口感染7例(占6%),3例行二期缝合。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腹腔引流物、局部及全身抗厌氧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有关,而性别、年龄、切口长度与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全身基础疾病可以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角膜曲率(K值)引导下小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58例患者(58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30眼)切口全部选在上方,B组28例(28只眼)根据角膜K值选在切口位置,垂直径线K值大者切口选在上方,水平径线K值大的选在颞侧,所有患者均采用距角膜缘3mm的巩膜隧道切口,不缝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为(1.65±0.42)D、(1.61±0.45)D,B组为(1.87±0.55)D,(0.79±0.34)D,B组术后散光明显降低,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70%、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K值选择切口位置,可有效降低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斜视矫正术不同切口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9例(59只眼)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0只眼),行Swan结膜切口或Limbus切口;B组29例(29只眼),行Parks结膜切口。分别观察术前1 d及术后7、14、28 d患者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并行泪液分泌检查(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CFS)测定。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①主观症状:术后7、14 d,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明显,A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It试验:术后7、14 d,SIt明显增加,A组SIt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UT:术后7、14 d,BUT明显缩短,B组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FS评分:术后7、14 d,CFS评分增加,A组CFS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C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Swan结膜切口或Limbus切口行斜视手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Parks结膜切口行斜视手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联合重点护理对顺产产妇侧切后尿潴留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间在我院80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30例发生尿潴留及感染危险因素,选择2012年776例顺产产妇实施联合重点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会阴侧切产妇尿潴留及感染率。结果侧切术后尿潴留及感染与产妇体质指数、阴道检查次数、是否合并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备皮至侧切时间、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疾病、同一病房住院人数、产程时间及住院天数密切相关;联合重点护理干预后,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产后发生尿不尽感、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2.52±0.78 VS 2.84±1.12,0.77% VS 2.00%,1.42%VS 3.00%);切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0.77% VS 3.25%,0.39% VS 1.38%,0.90%VS 3.63%,1.16%VS 3.75%)。结论产妇侧切后尿潴留及感染影响因素很多,联合重点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尿潴留及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应用抗菌药物种类、肝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发生感染者共31例,感染率为15.5%;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为18.8%,明显高于≤60岁者的8.1%,Ⅲ型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37.5%,明显高于Ⅰ、Ⅱ型切口的3.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者感染率为30.1%及19.3%,明显高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者的5.1%及10.5%,术中应用头孢类患者感染率为20.6%,明显高于应用青霉素者等10.7%,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正常与异常者、男女患者发生感染情况,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性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调查普外科2010年与2011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出院的95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0年5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6%,切口感染标本送检率9.09%,切口感染率4.35%;2011年11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96%,标本送检率100.00%,切口感染率1.13%.结论 通过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强化培训,加强督查等措施,与2010年相比,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持续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也趋于下降,联合用药合理性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医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干预前)和2010年8月-2011年3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5 d下降至0.96d,干预前后使用头孢一、二代的比例分别为5.00课和76.67%,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和疗程合理率由25.00%升至90.00%,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0%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Ⅱ类手术、多人病房;其OR值分别为3.62、3.12、2.98、2.54、2.48.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保持手术室空气净化度、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加强Ⅱ类手术管理,实施健康教育,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7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 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2.8%,感染组年龄(55.7±15.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8±1.1、营养不良占34.0%、开放性骨折占74.0%、手术时间(11.6±4.2)h、卧床时间(14.3±3.1)d,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非感染组年龄(43.5±13.9)岁、BMI 23.1±0.9、营养不良占20.6%、开放性骨折占35.3%、手术时间(2.2±0.7)h、卧床时间(10.2±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0.
腹腔镜Miles术后双引流法防治会阴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右麦氏点和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双引流法,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直肠癌行腹腔镜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会阴切口缝合后,行经右麦氏点合并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引流;B组47例,会阴切口缝合后,引流管经会阴切口中间引出;若术后有发生会阴切口感染情况,A组需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外,并保留经右麦氏点引流管进行冲洗;B组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结果 A组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7.6%,与B组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后,A组换药平均时间为(26.8±4.9)d;B组换药平均时间为(43.1±5.4)d,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联合经右麦氏点和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引流有利于盆腔创面的愈合;一旦会阴切口发生感染,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保持经右麦氏点骶前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可加快会阴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