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13篇
  免费   6478篇
  国内免费   2022篇
耳鼻咽喉   568篇
儿科学   2057篇
妇产科学   1204篇
基础医学   10041篇
口腔科学   1887篇
临床医学   11741篇
内科学   12061篇
皮肤病学   741篇
神经病学   10329篇
特种医学   2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687篇
综合类   1487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26441篇
眼科学   897篇
药学   9463篇
  115篇
中国医学   2799篇
肿瘤学   2968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1795篇
  2022年   2954篇
  2021年   4680篇
  2020年   4442篇
  2019年   4705篇
  2018年   4345篇
  2017年   3485篇
  2016年   3160篇
  2015年   3352篇
  2014年   7360篇
  2013年   7540篇
  2012年   6808篇
  2011年   7433篇
  2010年   5802篇
  2009年   5430篇
  2008年   5458篇
  2007年   5176篇
  2006年   4404篇
  2005年   3483篇
  2004年   2874篇
  2003年   2451篇
  2002年   1962篇
  2001年   1711篇
  2000年   1423篇
  1999年   1217篇
  1998年   1140篇
  1997年   1046篇
  1996年   835篇
  1995年   794篇
  1994年   747篇
  1993年   658篇
  1992年   615篇
  1991年   571篇
  1990年   470篇
  1989年   413篇
  1988年   428篇
  1987年   396篇
  1986年   363篇
  1985年   717篇
  1984年   761篇
  1983年   540篇
  1982年   571篇
  1981年   540篇
  1980年   468篇
  1979年   374篇
  1978年   338篇
  1977年   270篇
  1976年   223篇
  1975年   1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核能的发展及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职业人群和公众越来越多,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人群健康效应包括致癌、非致癌等研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物理性质、接触时间、剂量和剂量率等。目前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结论尚无一致共识。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的健康效应研究进行回顾,为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影响机制及防护策略研究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分析和探讨放射卫生机构在核辐射卫生应急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多由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或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任务。放射卫生机构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辐射监测、污染检测、剂量估算、健康效应评价等技术能力可在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能力建设的“平急结合”。建议各级放射卫生机构继续发挥自身所长,通过参加放射卫生监测项目的机会提高自身能力,并积极参与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考核,为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典型非铀矿山高氡暴露矿工的健康效应现状。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40岁井下一线工人进行基本情况、氡知晓率的调查,并开展井下一线矿工职业健康检查和肺部低剂量 CT 筛查。结果 井下一线矿工对氡的知晓率仅为3.70%,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发现100个细胞畸变率为0%、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的异常率为0.02‰,眼科检查(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均未见异常,白细胞数异常率为3.70%,肺部小结节检出率为48.15%。结论 高氡暴露井下一线矿工肺部小结节检出率较高,矿工对氡缺乏认知,亟需加强矿工关于氡的危害宣传教育及井下一线矿工的职业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分析我国中年和老年女性抑郁倾向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年与老年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以45~59岁中年女性和≥60岁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其抑郁倾向。中年和老年女性抑郁倾向的比较采用均值检验,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中年和老年女性进行匹配后,进一步探索其组间的差异,采用稳健Tobit回归模型探究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7 964例中老年女性的CES-D评分为(9.53±6.86)分。其中,中年女性、老年女性CES-D评分分别为(9.13±6.62)分、(9.96±7.09)分,老年女性的抑郁倾向评分高于中年女性(t=-5.361,P<0.001)。稳健Tobit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健康自评、身体残疾、慢性病、因身体疼痛而苦恼、BADL受损、IADL受损、是否与配偶或同居者一起生活、家庭成员数量、现有负债、地带分布是中年和老年女性抑郁倾向共同的影响因素。年龄及其二次项、子女数量、有无农业自雇以外的工作是中年女性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 每月来看望1次及以上的子女数量、是否照顾孙子女、是否有社交活动、是否上网、是否退休是老年女性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女性的抑郁倾向较中年女性明显,且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促进中年和老年女性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王蓉  刘盼  任兴权  周丽  赵俊 《现代预防医学》2022,(14):2646-2651
目的 了解酒泉市戈壁设施种植的番茄、葫芦、黄瓜、辣椒、豆角中铅、砷、汞、镉的污染状况,评估人体摄入后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在酒泉市总寨和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区采集检测274份主栽蔬菜中铅、砷、汞、镉含量,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蔬菜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价,利用靶标污染系数法对蔬菜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74份蔬菜中铅、砷、汞和镉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 1 mg/kg、0~0.053 8 mg/kg、0~0.001 0 mg/kg和0~0.048 8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010 3、0.010 3、0.000 2和0.008 7 mg/kg,均未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5种蔬菜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低于0.7,靶标危害系数均小于1。结论 酒泉市总寨和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区主栽的5种蔬菜受铅、砷、汞、镉污染程度较轻,属于清洁水平,处于安全级别,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对比其它地区蔬菜,酒泉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不高,与有机设施蔬菜基地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气候变化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威胁,医疗卫生机构亟需提高自身的气候韧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何系统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工作重点。方法 使用范围综述筛选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评价工具相关文献和最新进展,并对密切相关的文献采用引文检索拓展研究范围。结果 借鉴国际经验已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但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的指南和要求仍在探索中。国际上已经发展了三套较完整的工具包和指南,并已探索性开展了实地应用,包括加拿大的医疗卫生机构气候变化韧性工具包、美国的可持续和气候韧性医疗卫生机构工具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指南。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工具构建是开展脆弱性评估和干预的基础,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评价工具,以增强机构和人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陈露  马芳  马蕊  马国芳 《现代预防医学》2022,(21):3944-3950
目的 评估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效力和实施效果,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方法 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北大法宝”检索系统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疾控”为主要检索词检索2003—2022年中央、国家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2项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将政策效力划分为政策力度、政策措施、政策目标3个维度,用疾病预防控制支出表示政策效果,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种不同政策工具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我国疾控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数量与总体效力值呈现平稳波动,且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政策平均效力值呈M型稳定变化趋势,整体水平偏低; 政策措施得分最高,政策目标次之,政策力度得分最低。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高,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低; 环境型(Coef.=0.732,P=0.015)、供给型(Coef.=0.64,P=0.010)、需求型(Coef.=0.523,P=0.035)三种政策工具对政策实施效果均具有促进作用,滞后期保持在1~2年; 上一年度的疾控支出对下一年度的政策效果具有促进作用(Coef.=0.74,P=0.032)。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效力不断提高主要源于政策颁布数量的累计效应; 不同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类政策工具均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实施效果起到一定影响,且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优; 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支出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推动疾控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症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1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入组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 MA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的评分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以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前两组患者MARS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4±2.68) vs (5.90±2.16)和(7.26±2.33) vs (5.97±1.77)]、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6.33±7.50) vs (50.52±6.74)和(44.09±7.93) vs (50.0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和降低再住院率,值得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为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8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中的逐步回归法和KHB分解法探究健康教育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作用机理。结果 Probit模型显示,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β = 0.017,95%CI:0.012~0.021);纠正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后,接受健康教育能够使老一代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向好的概率增加2.2%~2.3%(P<0.001);异质性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对于60岁及以上和低收入的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老一代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结论 健康教育既能直接促进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又可以通过健康意识间接促进其健康状况;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需从扩大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老一代流动人口中健康弱势群体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以及引导老一代流动人口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流动人口医疗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 364名调查对象中,2 346名(69.7%)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其中有18人重复报销,报销总人次为2 364次。2 346名报销者中,66.5%在流入地报销住院费。从报销总人次来看,不同参保类型的流动人口住院费报销情况不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率最高,为82.2%;而报销地点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选择在流入地报销分别占76.1%、79.9%和89.8%。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5~44岁(OR = 1.474,95%CI:1.083~2.007)、45~54岁(OR = 2.223,95%CI:1.587~3.115)、55~64岁(OR = 2.320,95%CI:1.562~3.446)、65岁及以上(OR = 4.179,95%CI:2.576~6.778),受教育层次为高中(OR = 1.397,95%CI:1.077~1.811)、大专(OR = 1.887,95%CI:1.390~2.562)、本科及以上(OR = 2.427, 95%CI:1.660~3.548),流动时间6~10年(OR = 1.282,95%CI:1.058~1.554)、10年以上(OR = 1.264,95%CI:1.018~1.570),省内流动(OR = 1.483,95%CI:1.234~1.781)、市内流动(OR = 1.883,95%CI:1.502~2.360),异地养老(OR = 2.305,95%CI:1.052~5.052),流入西部(OR = 1.283,95%CI:1.061~1.551)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保护因素;从事商业及服务业 (OR = 0.429,95%CI:0.301~0.611)、生产及运输业(OR = 0.645,95%CI:0.431~0.966)、其他(OR = 0.421,95%CI:0.295~0.600)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提高医保区域统筹层次,优化医保报销流程,加强对流动人口医保政策宣传,做好流动人口医保报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